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雷海潮主任指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危害我国老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他特别指出,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与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其中体重异常问题尤为突出。
雷海潮强调,体重管理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超重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等慢性病,甚至与部分癌症也存在一定关联。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重视体重管理,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肥胖与疾病风险的关联

2022年,《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刊发的一项深入研究揭示了肥胖与21种主要疾病的紧密关联,这些疾病涉及心血管、消化、呼吸、神经、肌肉骨骼系统及传染病等多个领域。研究通过对11万余人的初步分析及49万余人的队列验证,发现肥胖程度与复杂多发病风险呈正相关。
研究发现,与健康体重者相比,肥胖人群患至少一种与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高出2.83倍,患两种疾病的风险增至5.17倍,而患复杂多发病(4种或更多疾病)的风险更是惊人的12.39倍。不仅如此,肥胖人群从30岁起患1~2种相关疾病的风险逐渐上升,45岁后复杂多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人群在55岁时面临的复杂多发病风险等同于体重正常人群75岁时的水平。
因此,肥胖不只是毁颜值、损身材,肥胖可以称之为是疾病发生的“土壤”!
健康体重区间如何判定?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体重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的平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BMI的正常范围也有所不同。
对于18~64岁的人群,BMI的正常范围是18.5~23.9。这个范围被认为是成年人的健康体重区间。对于65岁以上的人群,理想体重指数为20~26.9;而对于80岁以上的人群,理想体重指数为22~26.9。
为什么老人的理想BMI比年轻人更高呢?这是因为与消瘦的人相比,超重或轻度肥胖的老人可能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在面临疾病或其他风险时,尤其是感染的消耗、癌细胞的过度生长时,身体储备更充足,有助于熬过疾病最严重的时期。因此,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BMI在20~26.9,是一个相对安全且健康的范围。
体重管理的建议

体重管理不仅旨在防止肥胖,还要警惕过度消瘦,以下是关于体重管理的综合建议:
1.健康减重法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精米、精面摄入量,用薯类、粗杂粮等代替部分谷物。多吃蔬菜,如芹菜、萝卜、菠菜等,保证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肉食摄入,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控制食油和盐的摄入:减肥期间,每天的食油量不应超过15克、摄盐量不应超过5克。避免食用含油量多、含盐量高的食物。
·选择低糖水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饱腹感,但要注意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草莓、梨、桃等。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每天饮食要有规律,三餐均衡,不暴饮暴食,养成每餐饭都吃七八分饱的习惯。
2.健康增重法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肉、蛋、奶等应占饮食的一半以上,以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
·多做抗阻运动:抗阻运动如坐位抬腿、静立靠墙蹲、举哑铃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食疗增重:中医认为体重过轻多为脾胃虚弱所致,可选用莲子、山药、茯苓等健脾益气的食材做药膳。
3.关注生活中的小习惯
除了饮食和运动外,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也可能影响体重。例如,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晚睡和睡眠不足;养成吃早餐的习惯,避免深夜进食;学会化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等。这些习惯的调整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体重管理。
4.警惕体重异常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没有主动采取减重措施的情况下,体重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变化,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体重在一个月内内降低5%以上或在6个月内降低10%以上,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应及时去医院进行必要检查。
体重管理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体重管理,不仅可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还能提升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重,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共同守护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Kivimäki M,Strandberg T,Pentti J,et al.Body-mass index and risk of obesity-related complex multimorbidity:an observational multicohort study.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Published March 03,2022
信息参考来源:央视新闻

来源: 康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