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旨在唤起全球对体重与健康关注。肥胖早已不是单纯的“体态问题”,而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定义的“慢性疾病”。
一、肥胖究竟会带来多大的死亡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肥胖相关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约500万。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万荣文教授介绍,**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肥胖所诱发的。BMI(身体质量指数)的升高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BMI的增加,人们的死亡风险也会相应上升。
二、从超重到肥胖,健康是如何一步步 “滑坡” 的?
从超重到肥胖,再到因并发症被送入重症医学科(ICU),这条看似缓慢的“健康滑坡”背后,是代谢紊乱、器官衰竭和免疫崩溃的连锁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美食的诱惑无处不在,而多余的热量往往转化为体内堆积的脂肪。传统观念中,脂肪被视为能量储存库,但现代医学发现,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如TNF-α、IL-6),引发全身慢性低度炎症。这种炎症如同无声的火灾,逐渐导致:
**1.胰岛素抵抗:**肥胖者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失控,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
**2.心血管系统崩溃:**脂肪包裹心脏、挤压血管,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增加心梗、脑卒中风险;
**3.器官功能受损:**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等疾病接踵而至,长期缺氧则会加速器官老化。
三、肥胖患者进入ICU后救治有多难?
肥胖患者一旦因急性并发症(如重症肺炎、心衰、多器官衰竭)进入ICU,救治难度会成倍增加:
**1.呼吸衰竭:**胸腹部脂肪压迫肺部,机械通气困难,脱机失败率高达40%;
**2.感染失控:**慢性炎症削弱免疫系统,抗生素疗效降低,脓毒症风险升高;
**3.多器官支持困境:**肥胖者血管穿刺、影像检查、手术操作均受限,血液净化、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救命技术实施困难。
四、面对肥胖危害,早期干预能带来什么改变?
肥胖的危害虽大,但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1.生活方式重塑:
饮食:采用低升糖指数(低GI)饮食,控制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训练增加肌肉量;
2.医学干预:
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可有效减重并改善代谢;
手术:对于BMI≥40或BMI≥35合并并发症者,代谢手术(如袖状胃切除)可降低40%的远期死亡率;
**3.心理支持:**肥胖常伴随焦虑、抑郁,认知行为疗法(CBT)可帮助建立长期健康习惯。
**关键窗口期:**研究显示,超重阶段(BMI 25-30)开始干预,可逆转80%的糖尿病前期状态,降低ICU入院风险60%。
五、中医在减肥方面有哪些方法?
中医认为,肥胖与体内湿气、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通过调理脾胃、利湿化痰、活血化瘀等中医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肥胖者的体质,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同时,中医还强调“药食同源”,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如食用山楂、荷叶、冬瓜等具有减肥功效的食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减肥。
专家提醒
万荣文教授提醒:肥胖不是“福气”,而是生命的慢性毒药。从控制体重到守护健康,每一步都是对未来的投资。唯有正视肥胖的威胁,才能避免更多生命在ICU中与死神赛跑的悲剧。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行动起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远离肥胖的隐形威胁,让生命之树常青!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谭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