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后,许多人重返工作岗位,从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切换到工作的紧张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不适症状,如失眠、心烦、眼干、疲劳困倦等。这里针对“节后综合征”逐一列出解决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

**一、节后睡眠不佳:睡好“子午觉”**对于那些难以早起的人,建议尽快恢复正常的作息习惯,确保晚上11点前入睡,并在中午安排20分钟的小憩,以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应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

对于失眠问题,建议在春节假期结束后,及时调整生物钟,确保规律的起居时间,重新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例如,下班后在用餐前进行适量运动,如慢跑、羽毛球、乒乓球或健身等,有助于消耗能量,改善夜间睡眠质量。

二、节后消化不良:按摩腹部

春节期间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难以吸收营养,甚至出现消化不良。

建议多吃蔬菜,适量减少肉类摄入,保持七分饱,细嚼慢咽,并固定三餐时间。如果出现胃胀或消化不良,可以通过轻柔按摩腹部来缓解症状。

此外,保持适量的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摄入,每日肉类摄入不超过60克,相当于三块麻将牌大小。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苦瓜和青菜等,并坚持锻炼。每天清晨空腹饮用一杯水,有助于清洁肠道。

三、节后食欲不振、油腻感:喝一杯绿茶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摄入过多,节后饮用绿茶可以解油腻并提神。

由于绿茶未经炒制,保留了最多的茶多酚、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脂肪代谢和提神。建议上午饮用一杯淡绿茶,避免频繁饮茶。

四、节后出现焦虑:制定计划表
节后不适主要是由于假期中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引起的,解决方法是调整心态,回归正常工作。适度给自己施加工作压力,例如上班的第一天可以开始制定工作计划表,以帮助自己进入工作状态。

放松心情,多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长时间静坐。坚持每晚用热水泡脚5至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睡前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提高睡眠质量。

安排一些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并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以保持身心愉悦。

五、节后感到疲劳:按摩手掌心

节日期间难免会参与打牌、玩麻将等活动,感到疲劳时,可以利用麻将的斜角轻按劳宫穴(握拳后中指落点处)来缓解疲劳。劳宫穴的按压可以提醒中枢神经保持警觉,有助于快速消除疲劳。

此外,听一些优雅欢快的音乐也能有效缓解疲劳。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不仅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环,还有利于肝脏气血运行。

六、节后眼睛干涩:敲击“两明”穴
长时间看电视后,眼睛感到干涩,除了按摩睛明穴(两眼内眼角各有一小包与鼻梁相交的凹陷处),还可以敲击光明穴(外踝尖向上5寸,即量四指再加两指靠近腿肚子的腓骨前)。

睛明穴可用手指腹轻轻按摩,光明穴则建议用拳头敲击或使用空心皮锤敲打,每次敲击50至100下。

七、节后体重增加:晚餐吃粗粮节后减肥应以健康为前提,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晚餐选择薯类和玉米一日三餐的食量应逐渐减少,晚餐可以食用蒸土豆、红薯、玉米等粗粮代替主食。薯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有助于清肠减肥。如果喜欢米饭,可以加入糙米。

多采用清炖、水煮的烹饪方式蔬菜中的纤维和营养素有助于脂肪分解和减少脂肪堆积,具有降脂效果。应选择清炖、水煮、清蒸、凉拌等不加油的烹饪方法,时令蔬菜生吃也是不错的选择。

细嚼慢咽助于饱腹感吃饭时提醒自己细嚼慢咽,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大脑接收到饱腹的信号。如果吃得太快,只会导致饭后腹胀。

八、节后颈肩疼痛:进行推墙运动缓解颈部酸痛可以尝试推墙运动。这个动作类似于俯卧撑,只是将支撑点从地面换成了墙面。双手与肩同宽,指尖向上,鼻尖接触墙面为一次。

脚与墙的距离越大,运动强度越大,一般建议保持在30厘米左右的距离。

来源: 南昌学习平台、江西中科中西医结合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