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里,你是否也经常遭遇“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困扰?近年来,随着夜生活的愈发丰富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我们的睡眠时间正在被一点点剥夺。你知道吗?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4%的成年人或多或少都遭受过睡眠问题的困扰,而其中有16%的成年人人晚上睡眠时间竟然不足6小时!

面对失眠的困扰,很多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吃药,就得忍受漫漫长夜独我失眠的煎熬,第二天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吃药吧,又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比如第二天仍然昏昏欲睡、或是产生药物依赖等。

但失眠的危害远不止让你感到疲倦那么简单。长时间的失眠会悄悄侵蚀你的记忆力、注意力,让你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导致你白天也昏昏欲睡,极大地增加了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如驾驶事故。更糟糕的是,失眠还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可能成为一些慢性疾病的“帮凶”!研究表明,失眠可能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肥胖和免疫功能降低的风险 。此外,失眠还可能加重或引发精神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

于是,在这场与失眠的斗争中,很多人都选择了使用安眠药。但面对安眠药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很多人却犯了难。如何安全使用安眠药物?胖熊今天就给大家一次性讲清楚!

安全使用安眠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记住,药物治疗应该遵循**“按需、间断、足量”**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从小剂量开始,慢慢调整到有效的剂量,达到有效剂量后不轻易调整剂量,以实现药物疗效和潜在的药物副作用间的平衡。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来说,应该遵循“按需给药”的原则。比如每周选择3-5天服药,而不是每天晚上都吃。当用药超过6个月或病情波动时应对睡眠状态进行全面评价,必要时可调整用药方案。长期接受药物连续治疗的患者应当避免突然终止药物治疗,后者可能带来潜在的失眠反弹和严重的精神症状。

目前市场上治疗失眠的药物琳琅满目,主要有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等。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下面,胖熊为大家收集了常见治疗失眠药物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赶快收藏这份安眠药物安全使用大全!

|| ||

那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安眠药物呢?以下五点建议请牢记:

①首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

②如首选药物无效或无法依从,更换为另一种短一中效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

③添加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多塞平、曲唑酮、米氮平或帕罗西汀等),尤其适用于伴随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

④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仅适用特殊人群。

⑤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推荐选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右佐匹克隆、唑吡坦)、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治疗,禁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当然,药物治疗只是失眠治疗的一部分。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进行适当的行为治疗同样重要。毕竟,失眠就像其他慢性疾病一样,需要我们长期、综合地管理。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以上介绍的药物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千万不要盲目自行购药哦!让我们一起努力,找回那个甜美的梦乡吧!

来源: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