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梅 徐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审核:杨志金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副主任医师

跑步一直是运动爱好者的必备科目,有利于全身健康,尤其是对心肺功能及骨骼肌肉功能都有很大的益处。很多人会担心长期跑步可能会对膝关节造成伤害,害怕锻炼不到位反而得上“跑步膝”。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跑一两次不会受伤,但日积月累的不正确的跑步方式往往会让跑者受伤。跑步,每个人都会,但它是需要技巧的。如果想长期跑步而不伤膝关节,学习一些跑步的知识和技巧是必需的。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如何科学、健康地跑步。

1.正确的跑姿是健康长跑的基础

正确的跑步姿势应为上体稍微前倾,头位于躯干正上方,两肩稍提,两肘弯曲成90度,双手握空拳,落地时前脚掌着地,这样会减少落地时的冲击力对骨骼和关节的伤害,提高小腿肌肉和跟腱的力量,让它们发挥协同减震的功能。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强化下肢及核心肌群力量锻炼

大腿部位的肌肉和核心肌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对上肢和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充分进行肌肉力量锻炼(如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可以增强肌群力量,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减缓关节磨损,而且有助于在跑步中维持关节和躯体的稳定性,并时刻保持正确的跑姿,从而使跑步更安全,也会让跑者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跑前热身、跑后拉伸

跑前不热身,肌肉的血氧供应不上,肌肉韧性状态不佳,韧带、肌肉和关节都容易受到损伤。跑后拉伸能有效放松肌肉,减轻肌肉僵硬程度,增加血液微循环,加快代谢废物的排出,减轻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消除疲劳感,让肌肉线条更好看。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4.控制运动量、循序渐进

从运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跑步时大腿肌肉反复收缩,带动膝关节重复性的屈曲伸直,尤其是在跑步者体重过大、运动时间过长或运动强度过大时,其髌骨、胫骨及股骨会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引起膝关节损伤,因此,循序渐进很重要。心率是衡量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建议全程心率不要超过最大心率,运动时的最大心率=(220-实际年龄)×85%。如果追求轻松、舒适,那么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9%~75%即可。如果心率明显上升,一定要把速度降下来。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5.跑步穿合适的跑鞋、首选室外塑胶跑道

跑步时一定要穿跑鞋。跑鞋的设计结合了跑步这项运动的特殊性,而且采用的是与其他运动鞋不一样的设计,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减轻脚着地时的振动,减轻对脚和膝盖的损伤。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6.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将体重指数降到25以内,其中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这样可以减少体重给膝关节带来的压力,大体重人群应先减肥,不建议做负重锻炼。

图7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总而言之,跑步是不是伤膝盖,关键要看怎么跑。学会科学的跑步方法,量力而行,才能真正收获身体的健康。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