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十大好谷物之一的玉米,不管你喜欢甜、脆、鲜、嫩型的,还是软、糯、香、细腻型的,总少不了感慨一句:玉米,说它是主食界好吃的天花板应该不为过吧?不过,好吃可不是玉米的全部,它还有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身份——全谷物。
本文看点
1、你身边最容易吃到的全谷物之一
2、玉米中那些异于常粮的营养素
- 酚类物质
- 类胡萝卜素
- 植物甾醇
- 抗性淀粉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的种植总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1492年,它被欧洲探险家哥伦布在新大陆发现,随后在100年内传入欧洲、中国和世界各地[1]。据考证,玉米约在16世纪初期传入我国,其种植面积位居我国第一位,产量处于第二位[2]。
玉米的学名叫“玉蜀黍”,各地还有不少俗名,比如:御麦、玉麦、番麦、包谷、西番谷等。此外,玉米还有黄、白、黑、紫、红、蓝等多种颜色,脆、糯、硬等多种口感,味道也有甜与不甜的,玉米家族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
作为谷物,玉米不仅在主食界相当吃得开,被做成玉米窝头、玉米饼子、玉米烙等各种花样,而且还是个出圈高手,经常活跃在蔬菜圈,玉米排骨汤、玉米蔬菜丁、玉米沙拉等菜谱里都常见到它的身影,存在感极强。
01
你身边最容易吃到的全谷物之一
虽然大家都是主食,但是大米和面粉等往往得经过加工精制后才能上桌,而玉米则不需要,我们平时蒸煮的玉米长出来啥样,你吃到的就啥样,保留了完整的籽粒结构,属于全谷物。
整个玉米粒由4个不同的部分组成:胚乳(占整个玉米粒的82%~84%)、胚芽(10%~12%)、麸皮(5%~ 6%)和尖端(1%),如下图所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玉米粒中不均匀分布。其中,淀粉是玉米粒的主要成分(61%~78%),主要位于胚乳中[4],脂肪主要位于玉米胚芽中。
具有胚乳、胚芽、麸皮和尖端的全玉米粒及其横切面
图源:参考资料[4]
不同类型的玉米基本都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A、B、E和K)、矿物质(镁、钾、磷等)[1]。
在玉米大家族中,甜玉米比较出众,其一是口感甜,有报道称是由于影响种子胚乳中淀粉合成的基因,其中隐性糖等位基因提高了水溶性多糖的水平,减少了淀粉的含量[5];其二是甜玉米含有VC。还有一种超甜玉米,叫“水果玉米”,可以直接吃。
(白/黄)玉米和(白/黄)甜玉米的营养特点对比:只有甜玉米中含有VC
图源:参考资料[1]
在我国,较常见的还有糯玉米,由于支链淀粉含量高,口感比较糯,也深受大家喜爱。
02
玉米中那些异于常粮的营养素
不管哪种玉米,它的健康益处不仅来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基本营养素,还来自其独特的植物化学物质,如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植物甾醇等。
酚类物质
玉米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类黄酮和酚酸,总酚含量在243.8~320.1 mg/100g。有研究发现,在大米、燕麦和小麦等常见食用谷物中,玉米的总酚含量最高[1]。
类黄酮是玉米酚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量摄入类黄酮可以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不同品种玉米的类黄酮含量存在差异,消费最多的黄玉米中总黄酮含量最多。
花青素是玉米中水溶性类黄酮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在紫红玉米籽粒中含量最高,在蓝玉米籽粒中含量最低[1]。
一种深蓝色玉米
图源:tradewindsfruit.com
类胡萝卜素
黄玉米中富含类胡萝卜素,主要包括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β-隐黄素、叶黄素、玉米黄素。
其中,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β-隐黄素属于维生素A原,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也叫视黄醇),对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皮肤黏膜完整性、免疫功能等均有益。
奇妙的是,如果我们人体内视黄醇含量超过人体需求,调节机制会抑制它们转化为维生素A,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过量的问题。
而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虽不能转化成维生素A,但可以选择性地进入视网膜黄斑区域,过滤吸收90%的蓝光(450~470 nm),从而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氧化损害[1]。
正因为叶黄素具有较强抗氧化、改善视觉功能,其已被作为食品补充剂允许在食品、饮料、保健食品、化妆品,甚至婴幼儿食品中添加[6]。
植物甾醇
目前已发现的植物甾醇有百余种,自然界存在最多的包括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等。玉米中含有的植物甾醇主要是谷甾醇,约占77%~87%,其次是菜油甾醇,占13%~23%[1]。
玉米油中植物甾醇含量丰富,为5.13克/千克,高于大多数植物油(1~5克/千克),且约56%~60%的玉米油植物甾醇以甾醇酯的形式存在,而其他植物油中酯化甾醇的含量要低得多[1]。植物甾醇酯是植物甾醇与脂肪酸结合后形成的,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与游离型相比,吸收利用有所提高就行啦。
植物甾醇在结构上与胆固醇相似,可以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比如Siyuan等人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表明,每天摄入1.6克植物甾醇可以降低血清“坏”胆固醇和总胆固醇的浓度,而不影响人体“好”胆固醇的浓度[1]。
美国FDA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3g植物甾醇酯(0.8g植物甾醇),再配合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膳食,可减少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在我国,国家卫生部2010年已经批准植物甾醇为新资源食品,其中植物甾醇食用量≤2.4克/天(植物甾醇酯≤3.9克/天),可在除婴幼儿食品外的各类食品中使用。
抗性淀粉
玉米中的抗性淀粉主要是2型抗性淀粉(RS2),在高直链淀粉玉米中含量较高。由于淀粉颗粒的性质,RS2在肠道中具有抵抗消化的功能,对血糖和结肠健康有有益的影响。有研究报道,每天摄入6~12克RS2,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有有益影响[1]。
结语
作为一种365天都能买到的家常食材,口味这么招人喜爱,又不需要什么复杂的烹饪技巧,其实很多家庭餐桌上都很常见到玉米的身影,不过,有几个小问题可能是大家容易忽视的,比如:
玉米是全谷物不错,不过也有一般谷物的通病——缺乏赖氨酸,因此与其他食物蛋白搭配吃会提高它的营养价值,究竟和哪些食物蛋白一起吃比较好?
很多人在煮玉米的时候喜欢加点碱,以提高我们身体对烟酸的吸收利用,这种做法到底可不可取呢?
糖尿病人、肠胃不好的人能不能吃玉米?该怎么吃?
以上问题我们下期揭秘。
参考资料:
[1] Siyuan, S., Tong, L., & Liu, R. (2018). Corn phytochemicals and their health benefits.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7(3), 185-195.
[2] 杨虎. 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1.
[3] Soare, E., Chiurciu, I. A., Bălan, A. V., et al. (2018). World market research on maize. In Agriculture for Life, Life for Agricultur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Vol. 1, No. 1, pp. 216-222).
[4] Ai, Y., & Jane, J. L. (2016). Macronutrients in corn and human nutrition.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15(3), 581-598.
[5] Swapna, G., Jadesha, G., & Mahadevu, P. (2020). Sweet Corn–A Future Healthy Human Nutrition Food. Int. J. Curr. Microbiol. App. Sci, 9(7), 3859-3865.
[6]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7] 辛颖, 冯梦迪, 陈复生. 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胚芽理化品质影响的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3):6-11.
[8] 葛可佑. 中国营养师培训及教材[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9] 赵丽云, 何宇纳.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之一: 2010-2013年膳食与营养素摄入状况[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版) [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8.
来源: 丰益粮油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