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花争奇斗艳,颜色各异。在人们的认知中,各种花的颜色总是一直不变的。实际上,自然界会变色的花有很多。
花会变色,在我国古代就有记载。唐代洛阳就曾有一株牡丹,从早晨、中午、黄昏到夜晚,一天中的不同时段,花的颜色由深红变成深碧,又变成深黄,再变成粉白。除书上记载外,现实生活中也能够看到很多会变色的花。
如原产于四川、广东、云南等地的芙蓉,在霜降时节开花最盛。颜色有红、白、桃红和罕见的黄色。其中芙蓉花中有一种名为“三醉芙蓉”,因清晨和上午初开时花冠洁白,并逐渐转变为粉红色,午后至傍晚凋谢时变为深红色而得名。
再如棉花,算是会变色的花中最典型也最常见的例子了。棉花刚绽放时,花朵是黄白色的,受精后变成粉红色,之后越来越红,慢慢变成紫红,最后则变成灰褐色。因为生长状态的不同,同一株上往往会有颜色不同的花朵。
这么多花都会变色,那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花为什么有颜色。那是因为在花瓣的细胞液里含有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等物质。花青素是植物花瓣颜色的主要显色物质,水果、花卉拥有缤纷的颜色也多与花青素有关。花青素是水溶性物质,随着细胞液酸碱度的变化,它的颜色也会随之改变:细胞液为碱性,花青素呈蓝色;溶液为酸性,花青素呈红色;在中性溶液中则呈紫色。因此,含有大量花青素的花瓣,颜色都在红色、蓝色、紫色之间变化。而类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分布在细胞的染色体内,黄色、橙色、橘红色的花瓣,主要是由这类色素形成。
而在自然条件下,刚开放的花,花青素的含量往往不高,随着开放时间的延长,花瓣内花青素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的颜色也就由白变红。此外,花瓣的颜色变化也常与花瓣细胞液的酸碱度变化有关。太阳初升时,花朵的生理活动会逐渐加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细胞液中形成碳酸,使细胞液的酸碱度改变。当花朵的生理活动越强,积累的碳酸越多,花的颜色也就越随之逐渐加深,变色也就出现了。
当然,还有很多花会变色是与花青素无关的。如金银花是由某些色素的积累而导致变色的,在春夏之际初开的时花朵呈白色,一天之后却变成金子般的黄色,藤蔓上黄白交映,盎然有趣,金银花之名也由此得来。
会变色的花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很多:王莲、杏花、牵牛花等。大自然神奇的植物很多,等待着你的发现。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