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可逆图形是一种特殊知觉刺激,是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觉组织之间“自发”切换的刺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逆图形的转换可以由知觉者有意识地控制。可逆图形与人的知觉选择性有关。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这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进行反映,而是选择一个或几个刺激。这些被选择的刺激就是知觉对象,其他没有被选择的就成了知觉背景。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此时的知觉对象可以成为彼时的知觉背景,而此时的知觉背景也可以成为彼时的知觉对象,它们之间是可以不断发生对换的。
反映 切换 刺激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7 11:10:00
根据心理活动受主观控制的情况,又可以分为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自动的心理活动)。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on):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类。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具体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认知活动过程以及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的过程。心理状态指在一段时间里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如认知过程中聚精会神状态和注意涣散状态,情绪过程中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意志过程中信心状态和忧郁状态等。心理特征指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特点,如有人观察敏锐,有人观察粗枝大叶。
反映 心理 思维
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是一种心理现象。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通常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意志过程是人有意识的客服困难以达到一定目标的过程。根据认知加工水平或受意识调节水平的不同,心理过程分为低级心理过程和高级心理过程。低级心理过程(low mental process)指的是反映事物外部特点和外部联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和知觉。知觉(perception):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属性的整体反映。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反映 人脑 内脏
儿童最初摆弄物体时只是一种延迟模仿,只有过一段时间,儿童顿悟或条件具备时,才出现模仿性游戏,进而发展到能反映客体的功能及社会用途,也可能使客体的外形、位置及其性质等发生变化。随儿童年龄增长,其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复杂,儿童满足于玩弄客体的动作本身,到对客体本身发生兴趣,关心客体本身特征。
反映 力量 区分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7 11:08:00
实物概念是儿童早期掌握的主要概念,是基于实际可感知的物体所形成的对物体特征的直接反映。根据儿童概括特点的发展,可归纳出实物概念具有。因此,每个儿童所掌握的同一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同一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掌握的同一概念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同的。心理实验表明:幼儿实物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开始,幼儿是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或在生活中直接感知到物体的实际联系来概括,只有把有关物体归在一起。然后,发展到能按物体的某一突出的非本质的特点来进行概括,形成初步的实物概念。最后,才学会按照物体的本质特征来进行概括,从而形成实物概念。
反映 功用 发展
反映 互联网 君舟
来源:科普中国 2019-09-19 17: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