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弓的工作,就是在青藏高原进行高原冰川研究。从2005年进入青藏高原与冰川结缘,十多年的科研之旅中,青藏高原充满了他的回忆与故事。
光明科普
2023-05-25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现代人的适应能力如此强大,从众多人类物种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生活范围最广,也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在的人类物种。
中国科普博览
2024-10-25
研究发现,近千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特别是在近200~300年间,其影响程度已超越气候因素。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12-04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开展的“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研究”荣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2023-11-07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域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在这里建设高速公路,要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就是多年冻土。本期科技“耕”新,带您了解在“世界屋脊”上打通“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2023-08-01
曾经去到青藏高原旅游的朋友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旦进入“世界屋脊”,就会发现这里草地广阔、灌木丛生,而树木却显得格外稀少,大多数地区仿佛就是树木的生命“禁区”,根本就看不到一棵树。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2-1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日前通报称,该所江左其杲副研究员和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及欧洲多国科学家合作,从北京房山周口店、门头沟牛眼洞等地发现的化石记录中识别出稀有的雪豹化石。
北京科技报
2025-01-22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青藏高原“十四五”以来累计新增铜资源量2000余万吨。目前形成了玉龙、多龙、巨龙-甲玛和雄村-朱诺四个千万吨级铜矿资源基地,预测资源潜力达1.5亿吨。
北京科技报
2025-02-02
近期研究解析了近两百年来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影响叠加下的青藏高原湿地汞累积的时空格局,厘清了青藏高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湿地汞累积的两种独特分布模式。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11-26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晓凌团队在西藏自治区色林错南岸的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发现了典型的细石叶技术遗存,测定其年代约为距今11000~10000年,是目前在青藏高原腹地发现最早的细石器遗址。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06-04
“三级联动”通常是指一种工作或管理机制,涉及到不同层级或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很少有人知道,青藏高原同样有着一套“三级联动”机制,那就是它与南极、北极之间,有着看似遥不可及实则密切相关的潜在联系。
科学报国正当时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