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地围绕着青藏高原水塔:如何对接季风“大气河”与地面“人工河”?
从都江堰到南水北调,人类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修建水利工程的历史源远流长。利用 “大气河” 开凿 “人工河”,在技术层面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钱维宏
2025-10-27
喜马拉雅山脉放烟花引发巨大争议!为什么青藏高原的草地,比皮肤还宝贵和脆弱?
19 万年以来,人类在这篇土地上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这片宝贵而脆弱的土地更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被保护并传承下去。
科普中国新媒体
2025-10-13
在全国科普月之际,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以下简称学会)、长江科学院联合推出关于长江的科普——假如长江会发“朋友圈”。
长江技术经济学会
2025-10-01
青藏高原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组与抗生素抗性基因谱系的全景调查
通过对青藏高原14种哺乳动物的2,561份肠道样本进行大规模宏基因组分析,近期研究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青藏高原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基因组目录。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9-29
世界屋脊的崛起: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之谜
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理论,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到地球早期岩浆流体动力学,人类对青藏高原形成的认知不断深化。
钱维宏
2025-08-25
青藏高原的云形态独特,是天气的“指示牌”。中国科学家构建了世界领先的立体监测网,破译“西风-季风”协同密码,深入研究高原作为“亚洲水塔”的气候效应与暖湿化影响,以提升灾害预警能力,服务区域生态安全。
青藏高原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基地
2025-07-04
冻土退化的蝴蝶效应已显现。长江源区植被覆盖度十年下降7%,黑土滩面积扩大至12万公顷,这如同撕毁高原的“绿色防水毯”,加速地表水土流失。
Engineering前沿
2025-04-25
灌木丛生的“世界屋脊”,为何是树木的生命“禁区”?
曾经去到青藏高原旅游的朋友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旦进入“世界屋脊”,就会发现这里草地广阔、灌木丛生,而树木却显得格外稀少,大多数地区仿佛就是树木的生命“禁区”,根本就看不到一棵树。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2-10
青藏高原异常暖春导致中国2024年6月强降雨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薛永康教授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利用地球系统模型研究了2024年6月中国南方持续性强降雨的成因,发现青藏高原2024年破纪录的暖春导致了6月中国南方持续强降雨。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2-08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青藏高原“十四五”以来累计新增铜资源量2000余万吨。目前形成了玉龙、多龙、巨龙-甲玛和雄村-朱诺四个千万吨级铜矿资源基地,预测资源潜力达1.5亿吨。
北京科技报
2025-02-0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日前通报称,该所江左其杲副研究员和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及欧洲多国科学家合作,从北京房山周口店、门头沟牛眼洞等地发现的化石记录中识别出稀有的雪豹化石。
北京科技报
2025-01-22
什么?青藏高原东北部已进入“早人类世”!?
研究发现,近千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特别是在近200~300年间,其影响程度已超越气候因素。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