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去到青藏高原旅游的朋友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旦进入“世界屋脊”,就会发现这里草地广阔、灌木丛生,而树木却显得格外稀少,大多数地区仿佛就是树木的生命“禁区”,根本就看不到一棵树。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2-10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薛永康教授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利用地球系统模型研究了2024年6月中国南方持续性强降雨的成因,发现青藏高原2024年破纪录的暖春导致了6月中国南方持续强降雨。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2-08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青藏高原“十四五”以来累计新增铜资源量2000余万吨。目前形成了玉龙、多龙、巨龙-甲玛和雄村-朱诺四个千万吨级铜矿资源基地,预测资源潜力达1.5亿吨。
北京科技报
2025-02-0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日前通报称,该所江左其杲副研究员和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及欧洲多国科学家合作,从北京房山周口店、门头沟牛眼洞等地发现的化石记录中识别出稀有的雪豹化石。
北京科技报
2025-01-22
研究发现,近千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特别是在近200~300年间,其影响程度已超越气候因素。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12-04
近期研究解析了近两百年来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影响叠加下的青藏高原湿地汞累积的时空格局,厘清了青藏高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湿地汞累积的两种独特分布模式。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11-26
“三级联动”通常是指一种工作或管理机制,涉及到不同层级或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很少有人知道,青藏高原同样有着一套“三级联动”机制,那就是它与南极、北极之间,有着看似遥不可及实则密切相关的潜在联系。
科学报国正当时
2024-10-28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现代人的适应能力如此强大,从众多人类物种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生活范围最广,也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在的人类物种。
中国科普博览
2024-10-25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晓凌团队在西藏自治区色林错南岸的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发现了典型的细石叶技术遗存,测定其年代约为距今11000~10000年,是目前在青藏高原腹地发现最早的细石器遗址。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06-04
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垃圾清运难度大,因此,尤其要注重环境保护问题。本次活动所在的囊谦县,地处青海省最南端,属于大陆性季风季候,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季节只有冷暖两季,干旱少雨。而囊
中国绿发会
2024-05-07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碳固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2023-11-2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开展的“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研究”荣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