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数据亮眼,研究揭露了技术瓶颈:当田间温度超过42℃时,固氮菌活性下降60%,而我国华北、西北夏季地表温度常突破45℃。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13
水泥领域低碳化生产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让钢铁冶金行业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直接助力水泥生产碳减排。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5-13
南京大学研究显示:虽然纯电动车比燃油车使用阶段节能58%,但其电池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占比高达42%。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07
研究预测,到2040年,我国需建成全球最大碳捕集网络,年封存二氧化碳超10亿吨。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06
若用当前技术推倒重来,50城将产生320亿吨碳排放,等同2019年全球总排放量的60%。
Engineering前沿
2025-04-25
近期研究发现农田沟渠—溪流系统单位面积的碳排放强度远超大型河流、湖泊及水库等其他内陆水体,是长期被忽视的碳排放热点区域。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4-11
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如同给地球裹上了一层越来越厚的保温毯。这些看不见的气体分子不断积累,将本该散逸到太空的热量困在了地球表面,导致全球气温持续攀升。这种人为造成的温室效应正在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中国绿发会
2025-04-07
春分时节是杭州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它却和我们开起了“早穿袄午穿纱”的玩笑。这样过山车般的的天气到底谁是幕后黑手?
科小二
2025-04-02
氢能是否为清洁能源,不取决于燃烧时的零排放,而在于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克碳都被精准管控。
Engineering前沿
2025-03-27
长三角替代辽宁成为最大集聚区,江苏、山东、河南交界地带形成“黄金三角”,CR100指数(前100强企业集中度)从2006年的56.96%提升至2018年的71.09%
Engineering前沿
2025-03-25
传统火力发电依赖化石能源,污染严重,而风电、光伏虽清洁却因间歇性易造成“弃风弃光”。
Engineering前沿
2025-03-21
欧盟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是为进入欧盟的碳密集型商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碳定价工具,并鼓励非欧盟国家进行更清洁的工业生产。
中国绿发会
2025-03-13
AI作为当今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这也将触发AI模型的持续迭代升级,导致计算力、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指数级增长。
Engineering前沿
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