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以下简称“双化协同”)是指将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深度融入绿色低碳转型(如能源转型、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保护等)的全过程。
科普中国
2025-06-27
从日常行为到饮食结构,猫以天生的节制诠释了真正的低碳生活。它们不声不响,却比很多人更懂什么叫可持续生活——这,才是环保的最高境界。
五分钟聊碳
2025-05-23
东南大学团队研发的"碳捕集混凝土"可将生产阶段碳排放降低38%,但其成本却是普通水泥的三倍。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22
研究特别指出,当前建筑碳排放核算存在三大认知误区:过度依赖设计阶段静态评估、忽视建材运输环节的"隐秘排放"、低估建筑拆除阶段的二次污染。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22
尽管数据亮眼,研究揭露了技术瓶颈:当田间温度超过42℃时,固氮菌活性下降60%,而我国华北、西北夏季地表温度常突破45℃。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13
南京大学研究显示:虽然纯电动车比燃油车使用阶段节能58%,但其电池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占比高达42%。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07
研究预测,到2040年,我国需建成全球最大碳捕集网络,年封存二氧化碳超10亿吨。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06
若用当前技术推倒重来,50城将产生320亿吨碳排放,等同2019年全球总排放量的60%。
Engineering前沿
2025-04-25
近期研究发现农田沟渠—溪流系统单位面积的碳排放强度远超大型河流、湖泊及水库等其他内陆水体,是长期被忽视的碳排放热点区域。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4-11
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如同给地球裹上了一层越来越厚的保温毯。这些看不见的气体分子不断积累,将本该散逸到太空的热量困在了地球表面,导致全球气温持续攀升。这种人为造成的温室效应正在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中国绿发会
2025-04-07
春分时节是杭州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它却和我们开起了“早穿袄午穿纱”的玩笑。这样过山车般的的天气到底谁是幕后黑手?
科小二
2025-04-02
氢能是否为清洁能源,不取决于燃烧时的零排放,而在于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克碳都被精准管控。
Engineering前沿
2025-03-27
长三角替代辽宁成为最大集聚区,江苏、山东、河南交界地带形成“黄金三角”,CR100指数(前100强企业集中度)从2006年的56.96%提升至2018年的71.09%
Engineering前沿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