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们似乎越来越难见到那些曾经在阳光下舞动的小精灵——昆虫。从清晨花丛中忙碌的蜜蜂,到夜晚窗前闪烁的萤火虫,它们的身影都正悄然减少。这种变化绝不仅仅是我们的错觉,而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危机。越来越
中国绿发会
2025-05-16
杀虫剂通过多种生化机制直接危害水生生物。有机磷类杀虫剂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引发神经毒性,导致水生昆虫和浮游动物死亡;有机氯类则干扰内分泌系统,造成骨骼畸形和生殖异常。据多项实验表明,即使浓度低于监管值,
中国绿发会
2025-05-09
浩瀚宇宙中,地球如同镶嵌着蓝绿色宝石的生命方舟。这颗星球上蓬勃发展的生物多样性,正是由植物、动物和菌物三界构成的生态共同体所维系——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由它们产生的废物,最终由菌物分解后再次进
科普时报
2025-04-29
随着“昆蒙框架”目标的持续推进,全球生态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个日益突出的困境:尽管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地陆续设立,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却没有随之显著改善;许多物种仍在加速灭绝,生态功能持续退化
中国绿发会
2025-04-27
2025年4月11日北京时间15:00,全球植物理事会(The Global Plant Council)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赢家和输家:气候变化对森林和农作物的影响”(Winners and lose
中国绿发会
2025-04-18
南非福尔斯湾曾是大白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的重要栖息地,这些顶级捕食者在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过去20年间,大白鲨的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在2018年后完
中国绿发会
2025-04-07
珊瑚礁作为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海水温度的升高对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包括珊瑚白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虽然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气候变暖对珊瑚礁的威胁,但对于珊瑚礁鱼类如何应
中国绿发会
2025-03-19
相比于森林、湿地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洞穴和其他地下生境往往被认为是“隐藏的世界”,科学研究和保护行动相对较少。尽管这些环境支撑着大量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包括蝙蝠、盲鱼、洞穴甲虫、真菌和微生物群落,但人们
中国绿发会
2025-02-12
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英文Data modeling,或者Data-driven modeling)是一种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来揭示和预测复杂系统行为的科学方法。跟传统的基于理论的建模方法不同的是,数据
中国绿发会
2025-01-24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书肖团队结合全球自然沉积物中汞累积通量和数值模拟的大气汞沉降结果,揭示了全球生态系统对大气汞输入变化的响应。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12-16
北京大学方精云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系统评估了我国全国和分省的碳排放、清洁能源减排、陆地碳汇状况,量化了省域尺度上的减排贡献,揭示了各省(市、区)在清洁能源发展和碳汇功能上的显著差异。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11-22
从传统的水肥管理、栽培技术,到现代的良种选育、绿色投入品开发,再到良法与智能装备的一体化应用,每一步进展都为实现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能。
科学报国正当时
2024-11-19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朴世龙院士团队联合王腾蛟教授团队研究发现2023年大气CO2浓度激增主要归因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下降,而非化石燃料碳排放和海洋碳汇变化。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11-11
邓铭江院士:风光迤逦哈巴河(下)———哈巴河生态经济与生态服务价值提升路径探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2024-11-07
被誉为“海底大花园”的海山,是地球上人类最不了解的生物栖息地之一。全球有近一半的海山分布在寡营养的“海洋荒漠”区,它们孕育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底栖生物,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场所,是海洋中的“生态绿洲”。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