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白土”到“绿洲”?且看大地的“咸味自白”
2013年12月,联合国大会正式将每年的12月5日定为世界土壤日,在这个被赋予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迎来第十个世界土壤日,节日的设立旨在宣传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并倡导对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光明三农
2023-12-14
在太空种土豆,总共分几步?植物学家的答案是……
2024 年 10 月 12 日,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正高级研究馆员史军在科普中国·星空讲坛“探秘星河 逐梦九天”主题场带来演讲《把菜园搬到太空去》,为我们讲述太空探索中的植物科学知识。
科普中国说
2024-10-22
灌木丛生的“世界屋脊”,为何是树木的生命“禁区”?
曾经去到青藏高原旅游的朋友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旦进入“世界屋脊”,就会发现这里草地广阔、灌木丛生,而树木却显得格外稀少,大多数地区仿佛就是树木的生命“禁区”,根本就看不到一棵树。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2-10
绿倒是也绿,可草原上为啥很难看见树?
当我们踏上广袤无垠的草原,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葱郁的草地,随风摇曳,仿佛绿色的海洋,而树木却寥寥无几。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草原上为什么不长树
科普文迅
2024-12-24
科学家从自家后院挖到“宝”,发了篇Nature
近30年来,科学家在抗生素研发上近乎停滞,有的多是修修补补。如今,加拿大科研团队从其实验室技术员家的后院花园土壤中,发现了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候选分子,未来有望对抗超级细菌。
返朴
2025-04-07
“吃土”背后的科学真相:一场关于土壤与人类的复杂对话
本文作者为城市群所佳。本文探讨了“吃土”行为的科学解释与非科学实践,从食土癖的营养补充、解毒作用到全球文化中的食土传统,同时警示现代环境下随意吃土的健康风险,强调应科学理性对待这一复杂现象。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地学科普教育基地
2025-10-18
探寻盐碱地治理的“绿色密码”:突破困境,唤醒沉睡土地
在地球广袤的陆地上,有这样一类特殊的存在——盐碱地。它们像是大地的“伤疤”,无声诉说着水资源短缺与土壤恶化带来的困境。在地下水缺乏的区域,干旱
科普文迅
2024-12-08
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最核心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特定功能微生物。 普通有机肥是指经过好氧或厌氧发酵腐熟出来的堆肥或沤肥,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畜禽粪便等有机物料。它主要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少量养分,能够改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6-16
农业碳汇,核心在于借助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光合作用过程,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₂)转化为有机碳,最终稳定地储存于土壤有机质库和植物生物量之中。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7-25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八大离子参与了诸多重要的生态过程,如养分循环、水分运移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等。如HCO₃⁻影响土壤CO₂释放、水分运移等过程。长期监测可揭示气候变化对土壤的影响,为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