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古生物都没有像恐龙这样令人类着迷。人类从未见过活的恐龙,但我们的电影、书籍中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如何才能找到一块恐龙化石?中国恐龙研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地位?本期院士科普,我们邀请徐星院士解答。
科学报国正当时
2025-05-16
从寒武纪到人工智能时代,鲍鱼有一套历经3亿年打磨的“礁岩征服术”,用肌肉、黏液与真空的三重保险,书写着“柔弱胜刚强”的自然法则。让我们潜入潮间带,揭开这份被浪花加密的生存密码。
大连圣亚海洋科普
2025-05-07
叶肢介是热河生物群早期生命的三大代表性生物之一,堪称“活化石”,作为古环境指示生物辅助气候研究,尽管历经多次大灭绝,依然繁衍至今。然而,当前药面临农药与重金属污染威胁。
区调院地学科普
2025-04-08
欣赏古生物个体特征的背后,古生物工作者需要对动植物生存的时代、古地理和古气候特征、死亡特征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推演,探寻古生物遗体化石,研究古生物遗迹化石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区调院地学科普
2025-03-24
在徐州远眺西南,大地苍莽,远方的华蓥山无言伫立,野花自开自败,植被掩盖了层叠的岩石,也掩埋了一段岩层里的往事。在矿大博物馆内,两块二叠贝安然静置,再也等不来那个最初从地表以下聆听了它们故事的人。
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
2025-03-10
本文是吴飞翔博士通过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过程,向我们展现的一种非常奇特的鱼的演化研究:这种会走路、能爬树,甚至其中个别品种如果只让它水下呼吸,还会活活“淹”死,这么新奇的鱼究竟是从何而来?
返朴
2025-03-07
“政和八闽鸟”的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研究揭示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一、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在政和动物群被发现,其具有独特的生物构成和地质背景,为研究侏罗纪晚期生态系统演化和动物起源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2-14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快节奏浏览成为主流趋势,趣味文章以其独特的形式,巧妙地将自然资源知识融入短小精悍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画之中,使复杂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阅读起来即陶冶了情操也收获了知识。
山西地质博物馆
2025-01-2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研究员及其团队首次报道了中生代缅甸琥珀中发现的羽虱卵化石,为研究外寄生羽虱的起源及其与寄主的早期协同演化关系提供了珍贵的直接证据。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1-16
鳞木类在石炭纪为地球带来一个植被繁盛、含氧量空前的时代,创造了地球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成煤期的辉煌
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
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