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我国老年人群中高发。然而,许多老年人对骨骼健康的认知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中,甚至轻信谣言,反而加重病情。让我们一起来揭露五大护骨误区,助力科学强骨。

图片由作者本人制作
谣言一:骨头汤补钙,喝得越多骨骼越强?
许多老年人坚信“以形补形”,认为熬煮数小时的骨头汤能补钙。然而,科学检测显示,每100毫升骨头汤的钙含量仅为1~4毫克,而同等量的牛奶含钙高达100~120毫克。骨头汤不仅钙含量极低,还含有大量脂肪、嘌呤和盐分,长期饮用可能引发高尿酸、高血脂等问题。
真相:补钙应选择牛奶、豆制品、深绿叶菜等优质钙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

图片由作者本人制作
谣言二:单纯补钙就能预防骨质疏松?
部分老年人认为只要吃够钙片,骨骼就能“坚不可摧”。事实上,钙的吸收依赖维生素D的辅助。若缺乏维生素D,补钙效率大打折扣。《中国骨质疏松专家意见》指出,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增强肌力、降低跌倒风险。此外,骨健康还需蛋白质、维生素K等营养素协同作用。
真相:补钙需搭配维生素D(每日1000~2000单位),并注重饮食均衡,必要时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

图片由作者本人制作
谣言三:多晒太阳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D?
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但老年人皮肤合成能力下降,且受季节、地理位置、防晒措施等限制。研究表明,我国超80%的老年人存在维生素D不足。例如,隔着玻璃晒太阳、涂抹防晒霜均会阻断紫外线,影响维生素D合成。
真相:建议每周暴露四肢晒太阳2~3次,每次10~30分钟(上午10点至下午2点)。若无法达标,需通过补剂补充,并定期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目标值≥30 ng/mL)。

图片由作者本人制作
谣言四:骨质疏松只能静养,运动易骨折?
一些老年人因担心骨折而拒绝运动,反而加速肌肉萎缩和骨量流失。专家指出,适度运动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提高骨密度。例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可增强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抗阻训练(如弹力带、哑铃)有助于维持肌肉量。
真相:运动需循序渐进,推荐每周3次有氧运动+2次力量训练,避免跳跃、深蹲等高危动作。
谣言五:补钙会导致肾结石?
“补钙引发结石”是常见误区。实际上,结石多与高草酸饮食(如菠菜、浓茶)、饮水不足、代谢异常有关。研究证实,每日补充钙剂(≤2000毫克)和维生素D(≤4000单位)不会增加结石风险。相反,钙剂可在肠道中与草酸结合,减少其吸收。
真相:结石高危人群应避免高草酸食物,补钙时多喝水,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
科学护骨,牢记三原则
1.早筛查:5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骨密度,尤其是有骨折史或家族史者。
2.综合干预:补钙+补维生素D+抗阻运动+防跌倒(居家环境改造、穿防滑鞋)。
3.定期随访:骨质疏松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护骨不能靠“经验偏方”,科学管理才是关键。老年人应摒弃谣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护骨方案,让骨骼真正“老而不脆”。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骨质疏松专家意见[J].健康世界,2024,31(7):8-17.
医院名称:常州市老年病医院
作者:ICU 史雯雯 主管护师
作者简介

史雯雯,常州市老年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主管护师、健康管理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省市级以上期刊论文数篇,擅长运用剪映、AI等数字化工具制作高质量医学科普视频,医院科谱视频多次在省市级视频大赛中获奖。
来源: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