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奶奶因头晕住院治疗,经过一周的观察和治疗,她的病情已经稳定,医生 认为达到了出院的标准。然而,王奶奶担心出院后会发生中风,因此希望能多留 院几天,进行输液治疗以预防中风。王奶奶的担忧是许多老年患者共同的疑虑。 实际上,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定期输液可以预防脑血管疾病,而且不适当的输液可 能带来额外的风险。
脑卒中概述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部血管的阻塞(缺 血性脑卒中)或破裂(出血性脑卒中)导致脑组织损伤。它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和 致死原因之一。但脑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医 疗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 干预两种。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因 素包括: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心脏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 生活方式等。我们可以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采取防治措施。

如何才能预防脑卒中?
1. 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针对35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压测量,而对于已经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每月的血 压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治疗方案能够及时得到调整。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 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方式来控制血压,从而显著降 低脑卒中的风险。
2. 对于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无糖代谢异常病史 的患者,应筛查血糖,包括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反映过去2 到 3 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新诊断的糖尿 病患者,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远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长期血糖管理中, 建议将 HbA1c 水平控制在<7.0%。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 规律作息等方式来改善生活方式。
3. 血脂异常与脑卒中风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测,了 解自己的血脂水平。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某些脂质成分的水平异常升高的状况。 这些脂质主要包括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甘油三酯(TG) 以及可能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研究表明,LDLC 超过正 常值越多越容易发生脑卒中, 因此它也常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针对非心源性缺 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推荐根据 LDLC 水平给予不同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 必要时联合依折麦布或 PCSK9 抑制剂。对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定期监 测血脂和肝功能。
4. 心脏房颤是常见而重要的心律失常,最易出现脑栓塞。房颤的发病率随 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那些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房颤的患病率会显著增加。 因房颤时心房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刚形成后很容易脱落,脱落的“栓子”会随着血 流到达身体的任何部位,其一旦卡在某处就会引起栓塞,常见的就是脑栓塞。由 于栓子可以反复脱落,所以容易复发。对于心房颤动患者,需要进行卒中风险评 估,高风险患者需接受抗凝治疗,需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和出血风险,并调整生活 方式如戒烟、限酒等。
5. 生活方式的改善也是降低脑卒中风险的重要手段。预防脑血管病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应该掌握五个要点,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定期专项体检。这些都是可以降低脑卒中风险的有效方式,这些行为的改变需要 个人的坚持和努力,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总的来说,预防脑卒中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依赖于未经证实的预 防手段,如输液等。像王奶奶这样,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通过控制血压、血糖 和血脂,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同时, 定期的体检和与医生的沟通也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 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张慧元,主管护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护士,兼任脑 心健康管理师。湖南师范大学护理学本科毕业,拥有15年丰富临床经验,曾于中 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进修。擅长神经内科护理、危重症救治 及老年卒中患者健康管理,持有老年综合评估证书。同时担任湖南省健康管理学 会卒中防治及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市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2篇; 科普与案例比赛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多项奖项。
来源: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