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与高血压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长期睡眠不良会激活神经内分泌机制,助推血压升高;而血压异常又可能干扰睡眠结构,形成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
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医学,更是早已将“眠”与“血压”背后的“阴阳平衡”联系在一起。如何通过改善睡眠来帮助血压稳定?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科李雅婧主治医师为大家解答。
睡眠不佳为何是高血压的“隐形推手”?
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低下,会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血压升高。
1.激活应激系统:睡眠不足会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推高血压。
2.扰乱内分泌:睡眠不足会干扰身体调节压力激素(如皮质醇)和盐分平衡(如醛固酮)的能力,造成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
3.加剧炎症反应:长期睡不好会促进体内慢性炎症,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
4.与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相关:严重的打鼾伴呼吸暂停,会导致夜间反复缺氧,血压在夜间急剧飙升,是引发顽固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AI图)
中医怎么看?“阴阳失衡”是根源
中医理论中并无“高血压”病名,根据其眩晕、头痛等症状,多归属于“眩晕”、“肝阳上亢”等范畴。其核心病机与肝、肾、心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1.肝阳上亢: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最易耗伤肝阴,导致肝阳偏亢。阳主动、主升,亢盛的肝阳会带着气血“向上冲”,表现为血压升高、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急躁易怒。
2.心肾不交:心属火,居上焦;肾属水,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以温煦肾水,肾水上升以制约心火,谓之“水火既济”,方能夜寐安宁。若肾阴亏虚,无法上济心火,则会导致心火独亢,心神不宁,出现入睡困难、心悸心烦,同时伴有血压波动。
3.营卫不和:中医认为,人体卫气(属阳)昼行于体表,夜入于体内。若生活不规律,导致卫气该入里时不能入里,就会“阳不入阴”,引发失眠。
简单来说,一个好的睡眠,是人体阴阳气血在夜间顺利交接、达到平衡的标志。睡眠不好,意味着身体内部的“平衡系统”出了故障,血压自然难以稳定。

(▲AI图)
如何改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重获良好睡眠
一、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是基础
1.规律作息:固定上下床时间,即使在周末也一样,有助于稳定生物钟。
2.营造环境: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凉爽。选择舒适的床品。
3.睡前放松:睡前一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可以尝试听轻音乐、温水泡脚、深呼吸或冥想。
二、中医调理睡眠有妙招
1.食疗安神:
酸枣仁茶:酸枣仁15克捣碎,加水煮沸代茶饮。此为中医经典的安神助眠方,尤其适合心烦、虚烦不眠者。
小米粥:小米有健脾、和胃、安眠之效,睡前食用一小碗,能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百合莲子羹:百合清心安神,莲子补脾养心,二者合用对心阴不足、心神不宁的失眠尤为适宜。

(▲AI图)
2.穴位按摩:
神门穴:手腕内侧,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常按揉可宁心安神。
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常按揉可疏肝解郁,引火下行,缓解因压力大、肝火旺导致的失眠。
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睡前用热水泡脚后搓揉此穴,有助引火归元,使心肾相交,改善睡眠。
3.中药与针灸:
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可寻求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通过个性化中药方剂(如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等)或针灸治疗,从根本调整脏腑阴阳。
三、现代物理治疗
对于伴有冠心病或脑供血不足的失眠患者,体外反搏治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通过无创地在心脏舒张期序贯加压于小腿、大腿及臀部,增加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改善血液循环与血管功能,同时还能调节自主神经平衡,有助于缓解焦虑、改善睡眠质量。

(▲AI图)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科副主任张婷提醒,睡眠是身体夜间进行的“内部降压治疗”。
无论是通过现代医学的睡眠管理,还是借助中医智慧的食疗与经络调理,一夜好眠,就是为您血压健康投入的最宝贵资本。如果您或者家人睡觉有响亮而不均匀的打鼾、夜间憋醒、白天嗜睡等症状,应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及时到医院睡眠中心就诊。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二科 李雅婧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李雅婧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