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不少人都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认为只要选择吃素,就能有效控制血糖。


但事实并非如此,“素” 仅仅代表了食材的类别,真正影响血糖上升速度的,是食材中的淀粉结构、是否被油脂包裹、是否叠加了额外糖分以及加工程度的高低。


相关专家明确指出,并非所有素菜都属于低升糖范畴,以下几类素菜如果食用过量,同样会导致血糖大幅飙升。







高 GI 值蔬菜需警惕
01
淀粉含量丰富的蔬菜

土豆、红薯、玉米、南瓜、莲藕等都属于这类蔬菜。它们的淀粉含量大约在 15% 至 20% 之间,碳水化合物的密度和米饭相差无几。如果在正常食用主食的基础上,还额外摄入这类蔬菜,就相当于在一餐中摄入了 “双重主食”,这很容易造成总血糖负荷大幅增加,进而导致血糖升高。

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的角度来看,红薯的 GI 值为 77,煮熟的土豆 GI 值为 66,都处于中等或偏高的水平,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用量。


02
口感不甜但升糖快的蔬菜

有些蔬菜虽然吃起来没有明显的甜味,却可能对血糖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以胡萝卜为例,它的 GI 值高达 71,属于高 GI 食物,这一数值和西瓜(GI 值 = 72)相近。


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的人群,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这类蔬菜。在食用时,可以将它们与富含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食物搭配,比如和肉类一起炖煮,或者在烹饪时加入适量坚果,这样能够有效减缓糖分的吸收速度,避免血糖骤升。






深加工豆制品暗藏风险

素鸡、油豆腐、腐竹以及各类豆制零食都属于深加工豆制品。这些豆制品在制作过程中,经过了油炸或烘烤等处理,使得脂肪含量大幅增加,可达到 15% 至 30%。过高的脂肪含量会延缓胃的排空速度,导致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缓慢释放,从而引发餐后延迟性高血糖,对血糖控制极为不利。






“素菜荤做” 类菜肴升糖隐患大

红烧茄子、鱼香茄子、糖醋藕片、拔丝红薯、炸藕盒等都是 “素菜荤做” 的典型菜肴。其实,茄子、藕、红薯这些食材本身的升糖指数并不高,但在采用红烧、糖醋、拔丝等烹饪方式时,会加入大量的糖和油。这不仅显著提高了菜肴的整体热量,还大大增加了糖负荷,原本低升糖的蔬菜也因此转变为高升糖食物,食用后很容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

除此之外,速食米线、即食荞麦面、自热魔芋面以及素包子等精制主食,也存在类似问题。尽管这些食物的原料本身升糖指数较低,但经过深度加工后,其升糖指数会大幅上升,甚至能达到与白面包相当的水平,同样会对血糖控制造成干扰。



总之,控糖不能简单以 “荤素” 为判断标准,高 GI 蔬菜、深加工豆制品和 “素菜荤做” 类菜肴,都可能成为血糖控制路上的 “绊脚石”。对于需要管理血糖的人群,日常饮食中不仅要关注食材本身,更要留意烹饪方式与食用量,合理搭配富含蛋白质、健康脂肪的食物,才能有效避免血糖大幅波动,让素食真正为健康助力。


其实我们无需对糖过度恐慌,毕竟糖本就是人体必需的能量来源,大脑的正常运转更是离不开它的支持,完全不摄入糖既不现实。就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所建议的,成年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 50 克,能控制在 25 克以下则更好


所以,无论是之前提到的警惕高风险素菜,还是日常饮食中的糖摄入,只要我们做好合理膳食搭配,保持吃动平衡,就能实现科学控糖,让身体在获取能量的同时保持健康状态。




来源: 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