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晚上睡觉时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像老鼠在咬东西,听起来怪吓人的。老人说是‘肚子有虫’,可吃了打虫药也不见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要不要治?”
这是儿科门诊里,很多家长常有的疑问。孩子夜间磨牙,医学上称为睡眠相关磨牙症,是一种在儿童中非常常见的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儿科樊似媛副主任医师从中西医的角度,来聊聊孩子“夜里咬牙”的那些事。
孩子为什么会磨牙?
现代医学认为,儿童夜间磨牙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1.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尚在发育中,睡眠中容易出现“微觉醒”——一种短暂的大脑清醒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激活咀嚼肌,引发磨牙。
2.心理因素:焦虑、紧张、压力大
别以为小孩子就没有“压力”。学业、家庭氛围、社交焦虑,甚至父母的情绪,都会影响孩子的精神状态。研究发现,社交焦虑、情绪压抑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磨牙行为。

(▲AI图)
3.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有磨牙史,孩子发生磨牙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有研究指出,父母有磨牙症的孩子,其患病风险是普通儿童的11倍。
4.睡眠障碍相关
比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孩子在睡觉时呼吸不畅,可能通过磨牙来“唤醒”自己,恢复呼吸道通畅。
5.牙齿咬合因素
牙齿咬合状况不佳的人,如存在牙齿缺失、牙齿过长、习惯单侧咀嚼、牙齿不齐等情况,晚上睡觉时会下意识地通过磨牙来获得更好的咬合关系。
6.药物或刺激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兴奋剂)或咖啡因、尼古丁等刺激物,也可能诱发磨牙。

(▲AI图)
孩子“咬牙”,是“肝火”还是“脾虚”?
中医没有“磨牙症”这个病名,但将其归于“齿啮”、“咬牙”等范畴。中医认为,夜间磨牙多与肝、脾、胃三脏有关,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肝风内动
中医认为“肝主筋”,小儿“肝常有余”,若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火上炎,可引动肝风,风动则筋脉拘急,表现为夜间磨牙、烦躁易怒。
2.脾虚夹积
小儿“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易致脾胃虚弱,食积内停,郁久化热,热扰神明,睡中磨牙。
3.胃热上扰
胃热炽盛,熏蒸上焦,扰动神明,亦可致夜间磨牙,常伴有口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等表现。

(▲AI图)
孩子磨牙,要不要治?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磨牙会不会把牙齿磨坏?其实,偶尔磨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尤其在乳牙期或换牙期,随着牙齿和颌骨的发育,磨牙可能会自然减少甚至消失。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1.每晚都磨牙,声音响亮;
2.牙齿明显磨损、敏感;
3.晨起头痛、面部肌肉酸痛;
4.伴有睡眠打鼾、呼吸暂停;
5.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AI图)
家长该怎么做?
一、西医建议:
1.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规律的作息时间;
2.缓解压力:多与孩子沟通,避免过度学习压力;
3.定期口腔检查:防止牙齿过度磨损;
4.必要时佩戴咬合垫:保护牙齿,减少磨损;
5.排查睡眠障碍:如打鼾、呼吸暂停,及时就诊。
二、中医调养:
1.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甜食;
2.疏肝健脾:可适当食用山药、莲子、百合、麦芽等健脾食物;

(▲AI图)
3.情绪疏导:多陪伴孩子,避免情绪压抑。
三、中药调理:如症状明显,可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清肝健脾、熄风化痰类中药。
专家提醒
儿科莫明华主任提醒:孩子夜里“咯吱咯吱”地磨牙,听起来虽让人揪心,但多数情况下是生理性、暂时性的。家长不必过度焦虑,但也别掉以轻心。了解磨牙背后的原因,从生活习惯、情绪管理、饮食调理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安睡无忧”。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磨牙,那是身体在悄悄说话。听懂它的语言,才是最好的回应。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儿科 樊似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樊似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