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享受这份惬意之余,很多人也开始感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甚至容易感冒和疲惫。这其实是身体在提醒我们:季节变了,养生之道也要随之改变。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介绍,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养生需顺应四时。秋季,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特点是“燥”和“收”。与之相应,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向内收敛,新陈代谢由快转慢。同时,“秋燥”最易伤及肺脏,导致呼吸道和皮肤问题。而传承千年的针灸,正是应对这些季节性问题、调和身体状态的绝佳方法。
为什么秋季适合针灸养生?
针灸不仅仅是治病的手段,更是“治未病”的养生智慧。秋季针灸治疗可以帮助身体“夏转秋”的过渡,滋阴润燥,收敛阳气,增强免疫力。具体体现在:
1. 润燥养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激发经气,促进人体津液生成和输布,从根本上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痛、干咳、皮肤瘙痒等问题。
2. 强卫固表:“卫气”相当于人体的“防御系统”。秋季针灸可以强化卫气,加固肌肤腠理,就像给身体穿上了一件“隐形外套”,有效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AI图)
3. 健脾和胃:经过一个夏天冷饮、瓜果的“洗礼”,脾胃功能可能有所减弱。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但“贴秋膘”的前提是脾胃能好好工作。针灸能调理脾胃,促进营养吸收,为冬季储备能量打好基础。
4. 安神宁志:秋日落叶纷飞,易引人情绪低落。针灸可以疏通气血,调和心神,缓解秋季带来的焦虑、抑郁和失眠问题。
秋季养生,针灸常用哪些“明星穴位”?
1. 太渊穴(位于手腕横纹桡侧端):是肺经原穴,能补益肺气,缓解咳嗽。
2.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强壮要穴,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
3. 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清热解表,缓解头痛、牙痛。
4. 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通利鼻窍,预防和缓解过敏性鼻炎。
5. 三阴交(内踝尖上4指):滋阴润燥,改善皮肤干燥问题。

(▲AI图)
秋季针灸有哪些注意事项?
1. 专业为先:务必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持有执业资格的针灸师。非专业人士操作有风险。
2. 时机有度:过于饥饿、疲劳、紧张或饭后过饱时不宜立即针灸。治疗前应保持心情平和。
3. 后续保养:针灸治疗后,针刺孔位需保持干燥清洁,4~6小时内不宜洗澡或蒸桑拿,避免寒湿邪气入侵。
4. 因人而异:有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脏病或处于特殊时期(如孕妇)的人群,需提前告知医生,谨慎选择。
5. 结合生活:针灸效果虽好,也需配合健康的生活习惯。秋季应早睡早起,多食白色食物(如梨、银耳、百合、山药)以润肺,并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

(▲AI图)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提醒,针灸是一种温和而深远的养生方式。在这个“燥”字当头的季节,让古老的针灸智慧助您一臂之力,像精准调节一把精密的锁一样,调和您身体的气血阴阳,从而润燥养肺、稳固正气,享受一个健康、安稳的金秋时节。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 王子怡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