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关于“肠道微生态疗法治疗肥胖”的权威指南正式发布。由 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河南省糖尿病联盟河南省心血管代谢联盟 共同制定的《肠道微生态制剂及菌群移植治疗肥胖症专家共识》明确指出:肥胖的根源不仅在能量过剩,更在肠道微生态失衡。通过益生菌、益生元与菌群移植(FMT)等干预手段,可重塑代谢平衡,为减重与代谢病防控提供新路径。

这份共识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在代谢病管理上正式引入“微生态疗法”概念。专家认为,肥胖并非只是“吃多动少”的结果,而是体内微生物群的复杂失衡。健康人肠道中存在数万亿细菌,它们在能量吸收、脂肪合成和激素调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当有益菌减少、致肥菌增多时,身体会更容易储存脂肪、消耗变慢,即使控制饮食也难以显著减重。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中厚壁菌门比例升高、拟杆菌门比例下降,使得“能量提取效率”异常增强。相同热量摄入下,他们吸收的能量更高,脂肪合成也更活跃。肠道菌群的紊乱还会导致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和激素失衡,进一步加重代谢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吃得不多也容易胖”。

共识指出,肠道微生态干预可成为肥胖管理的辅助治疗方案。 益生菌可改善炎症状态,益生元能为有益菌提供能量来源,合生元的协同作用可促进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盐)生成,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于顽固性肥胖或伴糖代谢紊乱者,菌群移植(FMT) 则展现出更显著的代谢调节潜力。

在已有研究中,接受健康供体菌群移植的肥胖患者,平均体重下降 5%~10%,血糖和脂代谢指标同步改善。部分患者还报告食欲降低、睡眠改善等全身性变化。专家认为,这不仅是菌群“替换”效应,更是微生态整体重建带来的生理重启。

安全性方面,FMT 已在多项国际临床试验中验证。共识强调,供体筛查必须严格,排除病毒、真菌及耐药菌感染风险,合格率通常不足 10%。治疗建议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采用洗涤型菌群制剂(WMT)或口服胶囊形式,以确保安全与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共识还提出了“微生态生活方式干预”的新理念。菌群移植并非孤立疗法,而应与膳食、运动、作息共同实施。富含膳食纤维和多酚的饮食可提高菌群定植率,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则有助于维持肠道稳定。养菌,就是在养代谢。

专家总结道:未来的减重治疗,可能不再只是“少吃多动”,而是“调菌—平衡—再出发”。通过精准测序与人工智能算法,医生有望为每个人制定个体化“菌群处方”,让减重更科学、更持久。

当人类终于开始理解体内那些看不见的微生物,也许健康的钥匙早已藏在我们自身之中。

参考文献

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河南省糖尿病联盟,河南省心血管代谢联盟. 肠道微生态制剂及菌群移植治疗肥胖症专家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 40(3): 205–213.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