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不是简单的“晕倒”,而是身体正在走向崩溃的危急信号!当人体因失血、感染、过敏等原因导致血液循环“瘫痪”,器官就会因缺氧而快速衰竭。休克抢救的黄金时间可能只有几小时,学会识别早期征兆,就能为生命争取更多机会!
什么是休克?
休克并不是简单的“晕倒”或“血压低”,而是全身血液循环系统出现严重问题,导致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等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常见原因包括大出血、严重感染、过敏、心脏病等。
休克:4种常见类型与诱因
1.“失血型”休克(低血容量性)
原因:大出血(外伤、产后出血)、严重烧伤、剧烈呕吐/腹泻。
高危场景:车祸、高处坠落、呕血/便血。
2.“中毒型”休克(感染性)
原因:败血症(如肺炎、尿路感染恶化)、坏死性筋膜炎。
高危人群:老人、免疫力低下者、术后患者。
3.“过敏型”休克
原因:青霉素过敏、蜂蜇、食物过敏(如花生)。
爆发速度:几分钟内可致命!
4.“心脏型”休克
原因:心梗、肺栓塞、严重心律失常。
关键特点:常伴胸痛、呼吸困难。
休克的常见表现
1.早期(代偿期):面色苍白、手脚发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但神志尚清楚。
2.晚期(失代偿期):血压持续下降、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皮肤发紫、无尿等。
注意:血压不低不代表没有休克,早期休克可能血压正常甚至略高。
如何判断休克?
除了测量血压,还应观察:
1.意识状态是否清楚;
2.皮肤是否湿冷、苍白或发紫;
3.尿量是否明显减少;
4.脉搏是否细弱快速医护人员还会通过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气等进一步评估。
休克急救措施(现场初步处理)
1.立即拨打120,说明情况。
2.保持休克体位:头部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利于血液回流心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昏迷者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4.吸氧:如有条件,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
5.保暖:用棉被覆盖身体,切忌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以免加重休克。
6.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医护人员会快速输液扩容,常用生理盐水或胶体液。
医院内的进一步处理
1.快速补液: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原则。
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维持重要器官供血。
3.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尿量、CVP、血氧饱和度等。
4.病因治疗:如控制出血、抗感染、抗过敏等。
5.防止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衰竭(ARF)等。
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出入量。
2.保持患者安静,避免不必要的移动。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心理护理: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
记住一句话:休克不是病,而是一种危重状态。早发现、早处理,才能最大程度保护生命。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陈腊香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陈腊香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