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全伟  武汉市第一医院  主管药师

          刘  敏  武汉市第一医院  副主任药师

          徐宏峰  武汉市第一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审核:杨家耀  武汉市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胡  松  武汉市第一医院  主任药师  

一、容颜密码:中医养颜的核心理念

现代女性在岁月与压力的双重考验下,常常面临“容颜早衰”的困扰。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肌肤状态实为脏腑功能的镜子。气血调和则面若桃花,脏腑平衡则肤如凝脂。与其执着于外在修饰,不如从根本调理入手。

二、养颜花语:大明星中药材解析

1.玫瑰花:疏肝解郁仙子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核心功效:行气活血,调节内分泌;适用于女性月经不调,经前痘痘、面色晦暗、情绪波动。

现代验证:含玫瑰多酚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黑色素形成关键酶)。

2.菊花:清热解毒佳人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核心功效:清热降火,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现代验证:含挥发油、氨基酸、胆碱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3.梅花:活血祛斑精灵


图3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核心功效:疏肝和中,化痰散结,尤其适合电脑族改善面部血瘀型色斑。

现代验证: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抗氧化成分。

4.茉莉花:紧致抗衰女王


图4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核心功效:平肝解郁,理气、芳香、癖秽。

现代验证:含有芳樟醇脂、茉莉花素成分,可促进肌肤新陈代谢,刺激胶原蛋白合成。

5.西洋参+枸杞:黄金CP组合


图5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核心功效: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现代验证:西洋参皂苷增强皮肤微循环,枸杞多糖修复光老化损伤,两者具有协同效应。

三、经典配方:对症选择你的“本命茶”

1.养颜五花茶

组成:西红花+玫瑰花+菊花+梅花+茉莉花。

功效:行气调经,散瘀解毒,固本养颜。用于气郁或情志不畅所致心烦失眠、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肠胃不适;女性气滞血瘀所致胸胁胀痛、经前乳房胀痛,痛经、夹有血块;瘀毒所致面色暗沉、痤疮、黄斑或干燥脱屑等。

2.玫瑰参杞舒夜茶(熬夜修复方)

组成:玫瑰花+西洋参+枸杞+陈皮。

功效:补气养阴,疏肝解郁。适用于劳累引起乏力、自觉记忆力减退;女性气郁或情志不畅导致胸胁胀痛、经前乳房胀痛;气阴不足导致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肝胃不和所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用嗓过度导致咽干、口渴或老年阴虚内热轻者。

四、饮用指南:科学养颜的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2.气虚体质者,适宜饮用参杞茶,慎用菊花;湿热体质者,适宜饮用五花茶,忌用红枣;阳虚体质者,适宜饮用桂圆茉莉茶,禁用金银花。

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胃溃疡及慢性胃病患者慎用。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儿童、年老体弱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6.对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五、内外兼修:养颜生活方式金字塔

1.基础层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睡眠充足。

合理饮食,充足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

2.进阶层

适度锻炼,促进皮肤排毒。

穴位按摩(三阴交、血海穴)。

3.升华层

正念冥想,保持愉悦的心态,减少心理压力。

四季防晒,预防光老化。

真正的养颜,是让时光成为盟友而非对手。这些传承千年的花茶智慧,正等待你用当下的科学眼光重新发现。记住,最美的容颜,永远始于健康的本真。

专家提醒:本文所述代茶饮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慢性病患者及孕妇使用前请咨询中医师。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体质辨证,个性化调配茶方。

参考文献

[1]MALOH J,CHAKKALAKAL M,SULAIMAN F. Combining topical and oral botanicals for skin redness, pigmentation, sleep, and moo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J Clin Med,2022,11(22):6690.

[2]李卉,王娟. 中药玫瑰祛斑方联合调Q激光、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44例[J]. 时珍国医国药,2022,33(9):2186-2187.

[3]王增.菊花美容有妙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6-01-23(007).

[4]严辉,蓝锦珊,濮宗进,等.梅花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1,52(11):3453-3461.

[5]李姝,周劲帆,吴妮妮,等. 玫瑰花、金银花、茉莉花、菊花不同溶剂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4,28(4):28-30.

[6]刘龙涛.清宫医药档案中的代茶饮[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11):1290-1291.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