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琳祎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许沛荣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费文勇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具有支撑身体重量、缓冲震荡和完成多种运动的重要功能。然而,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当使用、运动损伤或年龄增长等因素,膝关节易发生损伤,表现为疼痛、僵硬甚至功能障碍。因此,保护膝关节对维持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膝关节的结构与功能、常见损伤原因、日常保护措施、科学训练方法及膝关节损伤预防与处理等方面,全面阐述如何有效保护膝关节。
一、膝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膝关节由股骨(大腿骨)、胫骨(小腿骨)和髌骨(膝盖骨)构成,周围由韧带、肌腱和软骨等软组织提供稳定和支持。其主要功能如下。
1.承重 在站立、行走、跑步等活动中承担身体重量。
2.缓冲 通过半月板和关节软骨吸收冲击、减少骨骼间摩擦。
3.运动 实现腿部的屈伸及有限范围的旋转,维持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
然而,膝关节的复杂结构也使其容易受到损伤。常见膝关节疾病包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滑膜炎、髌骨软骨软化症及半月板损伤等。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膝关节损伤的常见原因
1.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的软骨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和磨损。
2.运动损伤 高强度运动或不当的运动姿势可能导致半月板损伤或韧带撕裂。
3.体重超标 体重过重将增加膝关节负荷,加速软骨磨损。
4.不良姿势 长期维持站立、跪位或深蹲等姿势可增大膝关节压力。如确需长时间站立,建议交替支撑下肢,以减轻单侧膝关节负荷。
5.肌力不足 肌肉力量减弱可导致膝关节稳定性下降,从而增加损伤风险。
三、日常生活中的膝关节保护措施
1.控制体重 保持合理体重是减轻膝关节负荷的关键。研究表明,体重每减少1 kg,膝关节在承重状态下所受的压力可减少约4 kg。
2.避免长时间跪位或深蹲 此类姿势尤其于硬质地面进行时,将显著增加膝关节内部应力。
3.选择合适的鞋具 选择具有良好支撑和缓冲性能的鞋,可有效降低反作用力对膝关节的冲击。
4.注意膝关节保暖 寒冷环境易导致膝关节僵硬和疼痛,适当保暖有助于维持膝关节功能与舒适度。
5.避免过度使用 应适度进行跑步、跳跃、爬山等高强度负荷活动,以防对膝关节造成损伤。
四、科学训练强化膝关节
科学地训练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从而降低损伤风险。以下为适用于膝关节保护的训练方法。
1.股四头肌训练 作为膝关节的重要稳定肌群,股四头肌可通过以下方式增强其力量。
直腿抬高:取仰卧位,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弯曲。缓慢抬起伸直的下肢,维持5 s后放下。重复10~15次,双腿交替进行。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靠墙静蹲:背靠墙站立,双脚与肩同宽,缓慢屈膝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10~15 s后恢复站立。重复5~10次。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腘绳肌训练 腘绳肌位于大腿后侧,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臀桥运动:取仰卧位,双膝弯曲,双脚平放于地面。抬起臀部,使身体从肩膀到膝盖呈一条直线,维持5 s后放下。重复10~15次。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小腿肌群训练 小腿肌肉的强化有助于减轻膝关节负荷。
提踵训练:取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缓慢抬起脚跟,维持2~3 s后放下。重复15~20次。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4.平衡功能训练 可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降低跌倒风险。
单腿站立:单腿站立维持30 s,换另一侧进行。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如闭眼站立或在不稳定的平面上进行。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5.低冲击有氧运动 如游泳、骑自行车或使用椭圆机等低冲击运动,可在不增加膝关节负担的情况下提高心肺功能和训练上、下肢力量。

图7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五、膝关节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1.运动前热身 运动前进行充分热身,可以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延展性,减少运动损伤发生。
2.保持正确运动姿势 无论是跑步、跳跃还是举重,保持正确的姿势至关重要。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教练进行指导。
3.适时休息 如果感到膝关节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
4.冰敷与热敷 急性损伤后可采用冰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慢性疼痛适宜通过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5.警惕异常表现 若膝关节持续疼痛超过1周,伴有关节红、肿、热、痛或活动受限,以及行走时突然出现“卡住”或“绞索”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治。
六、总结
膝关节的健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控制体重、改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训练,以及及时处理损伤,可有效保护膝关节并延缓其退化过程。无论是青少年或中老年人群,都应重视膝关节保护,以维持健康与活动自由。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