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CVD)仍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几十年来,人们试图通过降压药、他汀类、甚至基因编辑来对抗它,但一个更基础、也更容易被忽视的因素——饮食——正重新走上科学舞台。2025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最新科学声明,系统总结了饮食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循证证据。它的结论简单却深刻:防治心脏病的核心,不在药柜,而在餐桌。


早期研究关注单一营养素,比如脂肪、糖或胆固醇。但现在,科学家们更强调“饮食模式”这一整体概念——即食物搭配、比例、来源和生活习惯的综合结果。ESC 的报告指出:一个人吃什么、怎么吃、何时吃,比吃多少更重要。

最具证据支持的两种模式是地中海饮食DASH(控制高血压饮食)。前者以橄榄油、坚果、全谷、鱼类为主,搭配适量红酒;后者更强调低盐、低脂、富钾富纤维,常被推荐用于高血压防治。两者在长期随访研究中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地中海饮食可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约 10–20%,而 DASH 饮食能有效降低血压并减少 20% 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图1|展示了饮食与营养在心血管疾病(CVD)预防中的作用,将不同的饮食因素按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分为三类:


Good(有益)Neutral(中性)Bad(有害)

🟢 有益(Good)中性(Neutral)🔴 有害(Bad)
富含蔬菜和水果的饮食模式咖啡富含肉类和饱和脂肪的饮食模式
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素食纯素饮食-
饮食均衡钙、硒不吃早餐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
植物化学物质(黄酮类、木酚素、硫代葡萄糖苷、植物甾醇)超加工食品
少加工食品

ESC 声明还提醒公众:素食与纯素饮食虽可降低部分风险,但并非无条件健康。 素食者心血管风险可降低约 15%,但纯素者若依赖高盐、高脂的加工“植物肉”,反而可能增加负担。相反,科学家更推荐“以植物为主”的混合饮食——保留部分鱼类和乳制品,既维持营养平衡,又兼顾心脏保护。

至于近年来流行的低碳与生酮饮食,报告则保持谨慎态度。短期内它们有助于减重、改善血糖,但长期随访提示高脂低碳饮食可能升高 LDL 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强调:“控制碳水质量,比一味减少碳水更关键。”即以全谷、豆类替代精制糖和白面,才能取得真正的心脏保护。

除了吃“什么”,吃“怎么吃”也影响心血管健康。研究发现,规律进餐、均衡分配热量比间断暴饮暴食更能稳定代谢;而长期跳过早餐与深夜进食,均与更高的肥胖与心脏病风险相关。适度间歇性禁食(如 16:8)可改善代谢指标,但不应替代均衡饮食。

在具体食物层面,ESC 汇总了 10 类“保护型食物”与 3 类“高危食物”的循证强度。水果、蔬菜、坚果、鱼类、全谷、茶、黑巧克力被证实与更低心血管风险显著相关;而红肉、加工肉、含糖饮料则增加疾病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适度咖啡(每天 2–3 杯)与少量红酒(每日 1 单位)并未增加心血管风险,甚至可能带来微弱保护,但前提是不滥饮、不空腹饮、不以饮酒“养心”。

在补充剂领域,声明语气尤为明确:没有证据表明维生素或矿物补充剂能降低心血管风险。 相反,高剂量维生素 A、铁、钙或硒补充可能有害。最有效的营养仍应来自食物本身,而非药丸。与此同时,植物多酚(如类黄酮、木酚素、葡萄籽多酚等)被认为能通过抗氧化与调节肠道微生物来降低炎症反应,是“天然心脏保护分子”。

最终结论十分清晰:健康饮食应是以植物为基础、少加工、富含天然营养素的生活方式。地中海、DASH、或半素饮食都是合理的选择;而跳餐、暴食、加工食品与过量钠糖脂,才是现代心脏的真正敌人。

“食物不只是热量,而是信号,”声明写道。“它们调控炎症、代谢与血管功能,决定着心脏的命运。” 也许未来的心脏处方笺,不再写着药名,而是写着一句朴素的建议:‘吃得像个地中海人。’

参考文献

Marques-Vidal P., Tsampasian V., Cassidy A., et al. (2025). Diet and nutritio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and the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 Allied Profession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https://doi.org/10.1093/eurjpc/zwaf310

来源: 合康谱精准医学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