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觉得累,睡不好,

进舱吸氧后,感觉‘满血复活’,

睡眠质量直线上升。”

“运动后吸个氧,

感觉心肺功能都提升了!”

……

近年来,随着睡眠焦虑与疲劳问题日益普遍,不少年轻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种时尚健康新选择:进入高压氧舱吸氧。

一些习惯于高强度工作和频繁熬夜的体验者反馈,使用高压氧舱后能明显感到“头脑清晰”“疲劳缓解”。关于它能治疗失眠、抗衰老的说法也不时出现。


高压氧舱 图源:网络

那么

高压氧舱真能

有效缓解疲劳、治疗失眠吗?

健康群体使用

是否会存在安全风险呢?

高压氧舱是什么

它如何工作?

高压氧舱是一种特殊的医疗设备。其原理是在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密闭氧舱内,通过吸入医用纯氧,来增加体内物理溶解氧量,增加组织的氧弥散距离,改善缺氧,实现全生命周期、全疾病多靶点的治疗。

想象一下,平时我们呼吸的空气含氧量是21%,而在高压氧舱里,气压升高(通常是常压的1.5-3倍),同时吸入纯氧,这样血液中的溶解氧量可以增加10-20倍。

• 溶解氧增加:高压环境下,氧气可以直接溶解在血液里,不依赖血红蛋白运输,能更快到达缺血组织。

• 促进血管新生:长期缺氧的组织(如糖尿病足)在高压氧治疗后,能刺激新血管生成,改善供血。

• 杀菌消炎:高压氧能抑制厌氧菌(如破伤风、气性坏疽),减轻炎症反应。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旗山院区的高压氧舱 图源:福建卫生报

高压氧舱真能

有效缓解疲劳、治疗失眠吗?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副主任韩国敬表示,长期熬夜、高强度工作会使大脑容易进入“隐性缺氧”状态,这也正是人们感到身心俱疲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时吸氧确实能够临时改善身体的缺氧状况,让人暂时恢复良好状态。


图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高压氧舱负责人吕晓钗医生表示,有些人想要解决睡眠困扰,也会在评估后接受高压氧舱治疗。福州市民关心的“失眠治疗”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此前,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因长期失眠、深度睡眠时长过短,到医院尝试高压氧治疗1-2次后,他的深睡眠时长有所延长。其实,大部分接受高压氧治疗的为老年失眠患者,治疗前常整夜难眠,接受治疗后能连续睡整觉。

“但要注意,医用高压氧治失眠有‘疗程要求’,通常是一天一次,连续10次为一个疗程,一、两次的效果多是短期改善,长期效果还需要更多研究支撑。”吕晓钗医生说。

民用舱和医用舱的区别

打开某生活消费分享平台,搜索高压氧舱,可以发现,福建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区已有商家提供高压氧舱吸氧服务。推广文案里的治疗适应症主要为失眠、疲惫、状态差,还有的商家打出了增加记忆力、抗衰、增强体质、醒酒等广告标语。

一次吸氧通常为60分钟,价格在170~300元不等。然而,目前市面上民用舱的压力多标注1.1~1.5ATA,仅比常压高0.5ATA。

“不少人问民用高压氧舱能不能替代医用舱,核心区别其实在‘压力’上。” 吕晓钗医生解释,“医用舱的治疗压力通常维持在2个ATA以上(根据不同的病情拟定),以达到提高组织氧分压、促进组织修复等治疗效果。”

至于市民关心的“抗衰”功能,她坦言目前在学界仍有争议:“国外曾有文献提到高压氧治疗可能延长端粒结构,但目前抗衰研究数据并不充分,市民需理性看待。” 

盲目使用高压氧舱的

潜在健康风险

需要了解的是,高压氧舱本质上是一种医疗辅助工具,其设计初衷和主要用途是服务于特定的病理性缺氧人群,例如需要进行中风康复、促进伤口愈合的患者,而非普通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选择。

对于健康人群盲目使用高压氧舱的行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副主任韩国敬指出了潜在的健康风险:

首先,健康人的肺功能完全能够满足身体正常的供氧需求,频繁通过高压氧舱“人工补氧”,可能会抑制人体的呼吸中枢,打乱呼吸系统原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其次,高压环境会给心脏和肺部带来额外负担,像孕妇、高血压患者这类特殊人群,若盲目尝试使用高压氧舱,很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此外,过量补氧还可能导致“氧中毒”,对肺组织和视网膜造成损伤,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事实上,疲劳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是身体发出的需要休息和调整的信号。面对疲劳,与其花费金钱去体验高压氧舱“养生”,不如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

年轻群体应减少熬夜频率,保证充足睡眠,同时坚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的自主供氧能力和整体机能。毕竟,自然供氧才是人体最安全、最契合生理需求的“充电模式”。

来源: 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