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过,在没有完整大脑的情况下,人类是否还能拥有意识?在科学的认知里,大脑一直被视为意识的“发源地”,各种复杂的神经活动构建起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但现实却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情况——无脑人。这些特殊的个体,仿佛是打破常规认知的“异类”,他们的存在让我们不禁发问:意识真的只是大脑的产物吗?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
01,意识真的是大脑的产物吗?
以我们目前的认识,意识的产生基础是大脑。目前报道的无脑人,我看到两例,一例来自法国的,事实上还是有脑,只是很少;另一例是彻底无脑,这个人事实上没有意识,但是因为还有其他的神经组织,所以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神经功能。
而无脑人的例子,也证明了脑的作用以及核心脑皮层的意义。我在一篇文章里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私我)摘录部分内容。
首先,基于唯物主义,我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物质基础,特别是生物领域。比如,刺激性是跟肾上腺素有关,消瘦可能跟甲状腺激素有关,爱情可能跟多巴胺相关等等,而我们的意识,我们认为其物质基础存在于大脑。

大脑存在于无数的神经元,而这些神经元彼此之间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电信号,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形成一个信号,最终形成了我们的意识。

02,人的意识有多复杂?
再来看下,下图网络的每一个连接,就代表了一个意识,比如A连接代表眨眼,B连接代表喜欢,C连接代表看见(这里太夸张了,比这个细多了)

下图是一个脑卒中的人和正常人的一个连接,主要是脑卒中引发的偏盲现象[3]

左图为对照组脑网络均线分布图;右图为偏盲患者的脑网络均线分布图。点的大小是按实际比例标出的。患者明显提高的网络连接已着重标明,新形成的连接和原有加强的连接分别用绿色和蓝色标明。
以上理论意味着,人的意识和功能基础是大脑,而大脑的基本运作方式是以神经元为单位,通过电信号来完成信号传递。 那么结论来了,只要我们破解了这些信号传递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破解人的意识。
03,人工智能能替代人脑吗?
但是必须补充,破解归破解,运行法则是另一码事情。人脑最特殊的地方,不在于其运算能力,而是在于其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

事实上,目前我们所谓的“人工智能”,其实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最多算是高级版计算机。目前的AI只能完成我们指定的东西,去执行有明确界限的内容(比如围棋事实上胜负是有标准的),对于缺乏标准的内容,比如思考,比如决策,目前所谓的“AI”无法实现。而这正是人脑最特殊的地方。
人类中可以出现像高斯、欧拉这种天纵英才,或者直接提出一些公理的人。计算机目前无法实现。如果哪一天,计算机可以实现这些了,那时候,真正的人工智能将会出现,我估计那将是一个突破人类认知的时候。
来源: 李雷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李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