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起源的探索历程中,现代人类近期单一起源假说(即“非洲起源说”)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该理论认为,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约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并在5万至7万年前通过大规模迁徙扩散至全球,逐步取代或同化其他古人类群体。这一假说依托分子生物学、古人类学及考古学的多重证据构建,但近年来随着新发现与技术突破,其理论框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修正。


其实正确的说法是:晚近非洲起源附带杂交。证据主要是基因层面的。


01,现在智人走出非洲理论


现代智人走出非洲理论,是个很新的理论,是1987年才提出的。核心理念,通俗的解释是:早期人类是自由扩散的,那些出现越古老的突变,应该分布的范围越广。

比如,你姥姥身上的某个突变,理论上扩散的范围要比你母亲身上的某个突变扩散的更广。然后我们就可以以此倒推出来。共享的越多的单倍型,应该是越基部的。(虽然不排除有些人发生了特殊突变出现了返祖现象并传给后代,但这种相比于遗传应该是小概率事件,但who knows?)。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率先对线粒体(细胞中的一种包含DNA的细胞器)DNA进行了探究。线粒体DNA较小且呈现出母系遗传的特征,所以理论上可以根据线粒体信息追溯共同祖先。研究人员对全球147位不同代表性地域来源的女性的细胞线粒体DNA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这些线粒体DNA相同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母系祖先——一位生活在约20万年前的非洲女性。这一结论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此前人们认为各地人类是独立起源的,即便有一个共同祖先,也应该是非常古老的存在,而不是“20万年”。


随着更多人类研究的开展,在至今已检测几十万甚至更多人群的基础上,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不仅如此,基于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溯源同样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人类Y染色体的共同祖先也来自一位非洲祖先,这个时间段大概距今13万年。时间上的差异倒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共同祖先未必是一个人,更可能是一群处于那个时代有亲属关系的人。


02,关于智人走出的一些讨论


当然,也有人疑问,那些智人走出来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其他人种了?他们怎么了?对于此,nature就写过一篇内容,提出了几种讨论。


这其中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这些古人类化石被发现,佐证了人类走出非洲之后与当地人群进行基因交流的事实,丰富了人类起源学说。

帕博还因此拿了2022年诺奖。


古人类DNA分布还是很广泛的,下图是目前发现的古人类遗骸所在地。


而且古人类之间彼此的交流也是很频繁


近几年,帕博的弟子付巧妹等在研究丹尼索瓦人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比如今年的龙人研究。


03,龙人研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携手河北地质大学教授季强团队,从一块距今至少14.6万年的哈尔滨古人类(又名“龙人”)头骨化石中“读取”出珍贵遗传信息,确认该人种属于已知早期丹尼索瓦人支系。国际顶刊《细胞》和《科学》同时发布了这项研究成果,另一顶刊《自然》头条进行报道。科学界三大顶刊共同关注,堪称业内罕见。



研究人员在龙人的牙齿上发现了牙结石。牙结石是一种致密的矿化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为保存古DNA提供相对封闭的微环境,从而避免环境中的降解因素。研究人员对牙结石样本进行了提取,最终找到两份极其微量的牙结石样本(0.5mg和0.3mg)。

研究人员对整个DNA从提取、测序到分析都进行了优化,由于样本极其微量,那些提取过程的提取液和实验过程一般都要丢弃的残留物都不能浪费。用多种方案反复提取后,最终研究人员构建出20个DNA文库。这些文库的成分很复杂,既有宿主个体的DNA,也有口腔微生物的DNA,而幸运的是,其中有7个文库包含了丹尼索瓦人特异性的变异。


有了DNA,接下来就是测序和进一步分析了。研究人员首先对DNA进行筛选,排除可能污染了现代人DNA的成分,通过构建人类祖先型与丹尼索瓦人祖先型的参考序列,识别出严格符合条件的古DNA片段,确定了DNA的古人类成分是丹尼索瓦人。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进行了变异位点谱系识别,论证了所发现的古DNA中有27个位点属于丹尼索瓦人特有,其中有5个位点属于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穴早期图谱,佐证了哈尔滨龙人属于丹尼索瓦人。

研究人员还对龙人头骨上的蛋白质进行了鉴定,研究人员发现的122个人科物种特有氨基酸突变位点上,龙人个体和人科祖先型100%匹配,在人属的15个位点里,龙人同样是100%匹配,所以,龙人在分类学上毫无疑问是人科人属。与丹尼索瓦人的特有变异进行比较,龙人的匹配率高达86.57%,尤其是与丹尼索瓦洞穴3号个体组成了一致的单系类群,其支持率高达98%至100%。通过这一系列判断,研究人员认定:龙人不仅属于人科人属,还属于丹尼索瓦人人种,甚至更进一步,与丹尼索瓦人3号个体是一个类群。


04,需要厘清的问题


我们要厘清几个基本问题。

1,时间尺度

这是分子人类学向大众科普时候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我们对于时间尺度的把握。

当我们谈文化文明时候,是以万年内为常见界限,因为这是农业出现的时间,我们的文明也是从此以后才开始广泛出现,具体尺度经常是千百十,甚至精确到年。

但是,谈论古人类,那是动辄以万年甚至十万年为计数。

尤其是,你还要区分不同的人类啊,可不能随便抓个直立人就认祖宗…


2,民族自豪感

这个问题其实蛮让人纠结的,就是,这压根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智人走出非洲,是万年,至少在3-4万年,他们就基本上来到了世界各大洲了,然后在各地独立发展。而民族这种概念,十分晚期了。

比如东南亚的土著,今年有篇nature讲这个。


在东南亚人群中,研究人员毫不意外地发现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痕迹,毕竟当人类走出非洲后遇到的第一批其他人类就是尼安德特人,并在完成基因交流后进一步扩散。这次在东南亚人群基因组的研究还发现了丹尼索瓦人基因的渗入,多个人群中均检测到了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痕迹,而且这些基因不是一次性渗入,是多次渗入,反映出当年古老的人类祖先进行了复杂多样的地区及时间段混合。

东南亚人群和东亚人群之间存在密切的基因交流:这两个群体通过基因交流贡献了4个主要遗传成分,基因记录揭示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从事农业的群体朝东南亚扩张的过程,甚至一些过去被认为主要存在于藏族的遗传特征,也在中国西南及其邻国的非汉族人群中出现,反映出从中国西南部向东南亚迁徙的过程。

注意,这里研究的不是普通东南亚人,而是土著,全世界共有4.7亿土著居民,东南亚就有1.5亿土著。


是否把东南亚人当自己人呢?非要基于这概念来执念,那你是否执着过寒武纪的昆明鱼可能是当今世界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呢?

3,古人类为什么迁徙?

这个问题到目前还没有回答,只能说,人类是个不安分的群体,甚至在百万年前,古人类刚直立不久,他们就满世界跑了。


到了智人阶段,那就更不用说了。从智人走出非洲来,他们真的是满世界溜达,甚至在遥远的古代,他们竟然能乘风破浪的去浪。

举个例子,非洲旁边的马达加斯加,看起来紧挨着非洲,按理说,他们应该是来自非洲本土更方便,结果呢,人却是从亚洲来的,也就是说这群人横渡印度洋去了……


而且,古人类一开始迁徙,是沿着海岸线的


比如,到了1万年前,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全球。然后这个时候,即便气候突变,难不成你从亚洲连滚带爬匆匆忙忙返回非洲?

当然是就地解决了,在东亚的祖先就开始停下来种地,培育出了水稻、粟黍等农作物。西亚的就地培育小麦。至于南美的那群呢?土豆、玉米。

来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