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吃螃蟹的黄金季节来了,其中,帝王蟹凭借其饱满紧实的肉质成了“吃货”们的心头好——其紧实弹牙的肉质,纤维感比常见的大闸蟹、梭子蟹更明显,但又不会干柴,反而带着一种“脆嫩”的口感。因为生活在深海低温环境,它的肉质积累了更多鲜味物质,自带淡淡的海水清甜味,没有明显的腥味,哪怕简单烹饪也很出挑。
但很少有人知道,帝王蟹其实并不是螃蟹,它属于“假螃蟹”。
今天,小漫就来带大家了解螃蟹家族的远亲:堪察加拟石蟹。

图源:unsplash
帝王蟹的伪装术
帝王蟹的学名叫堪察加拟石蟹,即石蟹科的甲壳类,主要分布在寒冷的海域。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在大多数人眼中它就是一只标准的螃蟹,但只要打开相关的百科类网站或者书籍,上面都会告诉你帝王蟹并不属于螃蟹。
针对这个问题,网上有着很多热门的假说。目前最流行的是“十足说”,赞成这种说法的人认为,螃蟹属于十足目,拥有五对足,第一对特化为螯足,其余四对为步足。而帝王蟹只有三对步足和一对螯足,跟螃蟹所属的十足是冲突的,所以它并不是螃蟹。
但事实上,帝王蟹也属于十足目,它也是五对足,除了能明显看到的一对螯足和三对步足外,还有一对足藏在了它们的“屁股”下,你看它身后那一对像雨刷器一样的东西,其实就是它的第十对足,它们经过长年的演化,已经退化到了能够隐藏在背甲里的大小。
但科学界对真蟹的定义有三条:第一,必须有着几丁质的硬壳,这一点帝王蟹很符合;第二,是必须属于软甲纲十足目,这一点帝王蟹勉强符合,虽然它们后腿变成了雨刮器,但好歹还算是有十条腿。
但到了第三条,帝王蟹可就藏不住了。螃蟹和帝王蟹虽同属“十足目”大家族,但螃蟹是“短尾”小分支的,帝王蟹是“异尾”小分支的——不算真正一家子哟。

帝王蟹的腹部长得“乱七八糟”。来源:维基百科
从海螺到“螃蟹”
如果你找来一只大闸蟹和一只帝王蟹,把它们同时仰面朝天地放在桌子上,你就会发现,它们的肚皮上都有一个盖子一样的东西。这个盖子,其实就是螃蟹的“尾巴”,它们已经演化成了能够折叠在肚皮上的形态。
而恰恰是这个我们很少在意的螃蟹尾巴,决定了帝王蟹的品种归属。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帝王蟹的尾巴是弯的,而大闸蟹的尾巴是中心对称的。
根据化石资料考证,真蟹与虾同属十足目,均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十足类生物。而帝王蟹属于十足目的异尾下目分类,而异尾下目的祖先,则长得更像海螺(异尾下目最有代表的就是寄居蟹),它们身上背着一个像大大卷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它们的尾巴,里面装着消化器官等内脏。
在2亿年前,“真蟹”和“假蟹”进化的过程中,“真蟹”率先开始改变,将腹部进化得更加扁平而短窄,随后“假蟹”也开始进化成如今的螃蟹模样。科学家们将这种进化的过程称之为“蟹化”,短尾下目一类“蟹化”后,其腹部的形态更加工整对称,而异尾下目则显得奇形怪状。
另外,帝王蟹的行走方式和一般的螃蟹也有所不同。一般的螃蟹只能横向爬行,而帝王蟹不仅能横向爬行,还能竖着走。

图源:unsplash
我们现在还无从得知帝王蟹的祖先会选择“蟹化”这一条演化路线,但说到底,帝王蟹这“假螃蟹”的身份,顶多算个生物分类上的“小插曲”。管它尾巴是弯的还是扁的,能横着走还是竖着跑,进化了两亿年,不就是为了把自己养得肉厚味鲜,好馋哭“吃货”们吗?
别纠结分类表了,赶紧挑只肥美的,蒸上、烤上、涮上……让这只努力“蟹化”的小家伙,在咱胃里完成它最光荣的使命,才是对它最好的“认可”!秋天吃蟹季,冲就完事儿了,帝王蟹这么努力地演螃蟹,不就是为了这份“认可”吗?
参考资料:
[1]馋嘴星.你吃的螃蟹是真的吗[J].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4 (07).
[2]韩源源.中国海陆生寄居蟹科和寄居蟹科(甲壳动物亚门:异尾下目)的系统分类学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
供稿单位:重庆陆海传媒有限公司电脑报出版分公司
编辑:叶家余
审核:陈 鑫、杨建华
审核专家:余师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