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葛奶奶(化名),年轻时生了4个孩子,50岁绝经后逐渐感觉阴道有东西往下掉,休息时能缓解,但干活或站久了就加重。

最近两年,情况变得更严重,稍微活动就有肿物脱出。她试过盆底康复治疗,效果不理想,后来找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妇科蔡昱主任团队

医生诊断她是重度子宫脱垂,通过手术和中医调理后,葛奶奶恢复得很好,生活也轻松多了。

一、什么是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女性盆底肌肉松弛后,子宫从正常位置下移,甚至脱出阴道口。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生过多个孩子、长期干重活或产后没休息好的人。症状包括下腹坠胀、腰酸、漏尿等,严重时会影响走路和日常活动。


(▲AI图片)

二、为什么会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根本原因是身体“托不住”子宫,中医认为:

1. 气虚下陷:长期劳累、脾胃虚弱,导致中气不足,无法托举子宫。

2. 肾虚不固:年老体衰、多产伤肾,肾主胞宫的功能减弱。

3. 湿热下注(兼证):脱垂局部摩擦感染,引发红肿疼痛。

三、中医怎么治?三步走,安全又有效

1. 内服中药:补虚升提,辨证施治

补中益气汤(主方):针对中气下陷,重用黄芪、党参、升麻等补气升提。

大补元煎:针对肾虚型,以熟地黄、山茱萸、杜仲等补肾固脱。


(▲AI图片)

龙胆泻肝汤(湿热证):清热利湿,改善局部炎症。

临床优势:通过调节气血、增强盆底肌肉韧带弹性,改善长期预后,减少复发。

2. 外治疗法:快速缓解不适

针灸疗法:选取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升提阳气,增强盆底肌力。

艾灸温通:隔姜灸神阙、中极穴,温补下焦元气。

中药熏洗:五味子、乌梅、石榴皮等收敛固脱药材煎汤坐浴,缓解脱出物水肿。

推拿手法:点按八髎穴、揉腹升提,辅助复位。

3. 生活调护:简单习惯防复发

少干重活:避免提重物、久站,多做提肛运动(像憋尿一样收缩肛门)。

吃对食物:黄芪炖鸡汤、山药粥补气补肾;少吃冰棍、冷饮,以免伤阳气。

保持好心情:少生气焦虑,防止加重下垂。


(▲AI图片)

四、中西医结合,如何治?

1. 轻中度:以中医药为主,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避免病情进展。

2. 重者:先手术修复后,再用中药补气固本,减少复发风险。

数据显示,80%以上的患者通过中医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妇科蔡昱主任提醒,子宫脱垂不是羞于启齿的病,早治才能少受罪!中医调理温和有效,特别适合身体弱、怕手术或想自然调理的女性。如果出现下坠感、漏尿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妇科 孙梦林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妇科 孙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