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是一种从针尖开始发热、针体均能达到恒定发热的针具。 内热针技术(即内热式针灸)将现代恒温加热技术与针法松解相结合,用特制针具针入人体腧穴或肌肉处,并辅以针身恒温加热进行治疗。这种技术既具备传统中医医疗技术特色,还结合了现代科学技术医疗器械的创新性,治疗疼痛疗效显著。

江永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中心应用内热针疗法为广大疼痛患者带来了福音!
内热针的原理
根据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劳者温之”“寒者热之”的理论,慢性疼痛属中医“痹证”范畴,即肝肾亏虚于内,外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内热针疗法中以针刺穴位疏通经络,经络气血运行流畅,则痹阻得通;以针身之温热,散风寒,化寒湿;以内热针刺相应背俞穴,温补肝肾,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现代实验研究发现内热针具有:
1、促进循环:热量扩张血管,加速血流,如开闸放水,为受损肌肉输送营养、带走废物与炎症因子。
2、消除炎症:破坏炎症细胞环境,促其消退,给发炎部位“降温”,恢复平静。
3、缓解痉挛:让紧张肌肉放松,恢复弹性,减轻疼痛。
4、松解粘连:软化粘连组织,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5、解除压迫:通过松解粘连、缓解痉挛,解除神经压迫,恢复神经功能。
适应症
内热针技术适用于各部位筋膜损伤及骨关节病引起的慢性疼痛包括:颈源性头痛、颈椎病、肌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胸椎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滑脱、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劳损、骶髂关节炎、髋关节炎、膝骨关节病、跟腱炎、跟痛症等疾病。
禁忌症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
2.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欠佳者。
3.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或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异常或患有精神疾病者。
4.晕针者。
5.患者针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6.妊娠期女性。
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
治疗前及时进餐,避免空腹接受治疗。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急、慢性病者,治疗前应向医生告知病情,并按时口服相关药物。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需向医生告知,由医生判定是否能接受内热针治疗。治疗前及时排便。
2、治疗周期
内热针疗法在同一部位治疗时间间隔5-7天,下次治疗在两个进针点之间选取。
3、术后
治疗后,术区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2-3天后可自行消失,治疗后要适当进行一些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巩固治疗效果。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损伤。48~72小时内治疗部位勿沾水。
案例

刘叔叔今年70岁,因反复腰椎坐骨神经疼痛多年,来到江永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就诊。入院时,他因腰椎坐骨神经疼痛严重影响睡眠,甚至影响正常走路,虽曾口服强效镇痛药,效果却不理想。中医康复科副主任谭德祥在系统评估刘叔叔的病情后,建议他尝试内热针治疗。
起初,刘叔叔心存疑虑:“我在多家医院都看过,一直没能真正解决这个老毛病,内热针真的会有效吗?说实话,我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面对患者的疑虑,谭德祥副主任耐心细致地为他讲解内热针的作用原理,并介绍了一些成功病例。在谭德祥副主任的鼓励下,刘叔叔逐渐建立了信心,决定接受治疗。
首次治疗过程中,谭德祥副主任细心施针,刘叔叔感到腰部肌肉逐渐放松,疼痛也随之缓解。治疗三次后,他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出院时,刘叔叔腰椎坐骨神经已无不适,夜间睡眠安稳,不仅能正常行走,还能爬山锻炼。
刘叔叔和家属感激地为谭德祥副主任送上锦旗,由衷说道:“内热针真的太神奇了!多亏了您的鼓励,让我终于等到摆脱多年病痛的这一天。”出院三个月后随访,刘叔叔表示病情未见复发,疗效稳定。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江永县人民医院 谭德祥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江永县人民医院 谭德祥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