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喝点米汤,对身体好。”
“多喝点骨头汤,补充营养。”
“来大姨妈了,多喝红糖水补补血。”
“便秘,吃点蜂蜜就行了。”……
诸如此类的对话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一类“民间营养学”观点也统治着东西南北各地区的餐桌。但是,你知道吗,也许我们所认为的“好东西”未必有它所展现出来的那么健康。对于吃进嘴的这些食物,别再仅靠经验来判别其“营养价值”了。
误区一:米汤、米粥,真的很“水”
在我们传统饮食习惯中,婴儿会喝米汤,生病的人常被安排“喝白粥”。这两种由大米熬制而成的产物看着“柔和温补”,细细剖析它的营养价值,实在寥寥。一来,现在人们所食用的大米都是精制产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都早已流失,在经过熬煮之后,营养价值更低。二来,一碗白粥或者米汤中,占比最大的是水分,且食用后,白粥消化很快,不利于能量的控制。因此,病后喝白粥不利于身体的正常恢复,而补充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才是最有效的“食补”。
误区二:骨头汤,其实是脂肪汤

“一生爱喝汤”的两广人,总是钟爱一碗浓稠的白汤,但是,除却脂肪,汤里的营养物质简直少得可怜,补钙作用也不“明显”。每100mL骨头汤钙含量仅2-4mg,而等量牛奶含钙约120mg。
要知道,骨头中的钙是以羟基磷灰石(化学式是Ca10(PO4)6(OH)2,一种难溶于水的钙化合物)形式存在的,这种物质不溶于水,所以无法以汤的形式被人体吸收。白汤的浓醇看似营养满满,实际上是因为在熬煮过程中,脂肪被分解后的产物,汤越白,脂肪含量越高。此外,骨头汤还是嘌呤和钠盐的“高浓缩版”,所以爱喝骨头汤的人要小心血脂高和肥胖哦。
多摄入牛奶及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多晒太阳获得维生素D,才是更为行之有效的补钙方式。
误区三:红糖补血,除非吃两斤
来大姨妈必备的红糖水,效果也没那么神奇。红糖是蔗糖的一种,但补血主要靠补铁。参照人民网的数据,红糖中的铁含量(2.2毫克/100克)远低于成年女性每日20毫克的推荐摄入量,而后者的需求在孕期和哺乳期还会更高。比如,猪肝铁含量22.6mg/100g,是红糖的10倍。如果要通过红糖水补铁的话,一天得摄入将近两斤的红糖,而且人体对非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只有1%到3%。所以,大姨妈时,有用的红糖水中真正起到作用的不是“补血”,而是红糖所提供的热量。
误区四:蜂蜜是便秘的救星?未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蜂蜜的营养构成,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一般这两种物质到达小肠之后,就已经被吸收掉了,因此蜂蜜的通便作用不太站得住脚。也有人从自身体验来站台蜂蜜通便的效果,但是,往往人们在便秘时所饮用的蜂蜜水都是温热的,缓解便秘的其实是水分。不过,对于果糖吸收不良的人群来说,蜂蜜确实能起到作用,这是因为未被吸收的果糖可以带着更多水分来到肠道,缓解便秘问题。
总之,生活中口耳相传的营养食物未必营养。想要“食补”,还是要在现代营养学的指导下,做出科学的选择。
来源:
http://m.people.cn/n4/2020/0423/c34-13894431.html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9/0715/c229589-31234773.html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1101/c14739-30375033.html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6/0805/c404177-28612960.html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0414/c14739-32399054.html
图源:pexels
审核专家:张婵,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院长助理、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来源: 蝌蚪五线谱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