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睡觉打呼噜声音比大人还响,还总是张着嘴呼吸,这是怎么回事?”在门诊,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耳鼻喉科看病,问题都很类似,答案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小麻烦”——腺样体肥大。今天,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彭波主任医师就来为大家科普腺样体肥大有何危害?中西医结合怎么对付它。

腺样体是个啥?为啥会肥大?

您可以把腺样体想象成藏在孩子鼻子最后面、喉咙上头的一块“小肉球”(淋巴组织)。它是孩子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像个“门卫”,负责拦截从鼻子和嘴巴进来的细菌病毒。


(▲AI图)

正常情况下,这个“门卫”尽职尽责而且个头不大。但当孩子反复感冒、发烧、得鼻炎或鼻窦炎时,这个“门卫”就会因为总被病毒细菌刺激而“加班”,变得越来越大,这就叫腺样体肥大。它堵住了鼻腔的通道,孩子自然就鼻子不通气了。

腺样体肥大,对孩子的危害可不小!

这可不是简单的“打呼噜”,长期不管,会影响孩子方方面面:

1.“变丑”的风险(腺样体面容):这是最让家长担心的。孩子长期张着嘴呼吸,气流会冲击口腔,导致牙齿排列不齐、上牙外凸、嘴唇变厚、表情呆滞,形成难以逆转的“腺样体面容”。

2.影响大脑发育和学习效率:晚上睡觉因鼻塞导致大脑缺氧,孩子睡不踏实,喜欢趴着睡,或翻来覆去,甚至憋醒。长期睡不好,白天自然没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记忆力下降,从而影响学习。


(▲AI图)

3.“邻居”遭殃,引发其他疾病:

中耳炎:肥大的腺样体堵住连接耳朵和鼻子的管子(咽鼓管),引起耳朵积液、听力下降、反复中耳炎。

鼻窦炎:堵住鼻子,鼻涕排不出去,容易引发鼻窦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肥大的腺样体本身就是一个“病菌仓库”,容易让孩子反复感冒、咳嗽。

怎么治疗?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

对付腺样体肥大,我们不是只有手术这一条路。我们的策略是:能保守,不手术;若手术,术后调。中西结合,效果更好。

1.中医中药保守治疗——给“门卫”消消火

在腺样体肥大还不算特别严重的时候,中医中药是我们的“王牌”。在中医看来,这多与“肺热”“胃火”有关。孩子吃得太好,容易积食,产生内热,火热上炎,熏蒸腺样体,它就肿大了。

怎么治?

我们会用一些清热解毒、宣通鼻窍、软坚散结的中药(比如辛夷、苍耳子、黄芩、夏枯草等),目的是把体内的“火”降下去,让肿大的腺样体慢慢缩小。


(▲AI图)

优势在哪?

副作用小,标本兼治。不仅能缩小腺样体,还能整体调理孩子的体质,改善他爱积食、易感冒、便秘等问题,从根子上减少它反复发作的几率。配合饮食调整(少吃甜腻、油炸的食物),效果往往很不错。

2.手术治疗——必要时“拆除路障”

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下情况,说明“路障”太严重了,我们就要考虑手术(腺样体切除术):

出现了明显的睡眠呼吸暂停。

已经形成了腺样体面容的趋势。

反复发作的中耳炎或听力明显下降。

经过正规的保守治疗(如1-3个月)后,效果依然不好。

家长别担心:现在都是内镜微创手术,从嘴里操作,脸上没伤口。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也很短。它是解决梗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3.术后调理与巩固——中西医再次联手

手术不是一劳永逸的。有些孩子术后体质没变,还是容易感冒,可能淋巴组织又会代偿性增生。这时候,中医术后调理的优势就出来了。通过辨证使用中药调理孩子的脾胃和肺气,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正气足了),同时配合中药局部做鼻腔熏洗,针对多处患病部位同时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巩固手术效果。


(▲AI图)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彭波主任提醒家长: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先别慌,到耳鼻喉科检查一下(鼻内镜检查最直观)。及早发现,正确治疗,消除“呼噜声”,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睡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 郑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