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长假已悄然进入尾声,不少人正忙着抓住假期尾巴尽情放松——或是返程路上补觉,或是约上好友最后一聚,又或是在家享受难得的慵懒时光。


但越到假期末尾,越容易因“放松警惕”让耳鼻喉疾病找上门,打乱收假节奏。武汉民生耳鼻喉专科医院为你整理这份「假期收尾健康指南」,守护你的耳鼻喉健康,助你轻松切换回日常状态!




耳朵篇:别让“放松”变成听力负担


假期尾声,不少人习惯用“熬夜追剧”“戴耳机刷视频”打发时间,或是在返程高铁、飞机上全程戴着耳机隔绝噪音;也有人趁着最后几天参加热闹的聚会、市集,长时间处于喧嚣环境中。




这些行为看似“解压”,实则暗藏风险:熬夜会让内耳供血不足,可能诱发耳鸣;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会直接损伤耳蜗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而市集、聚会的嘈杂环境,更会让听觉神经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增加突发性耳聋的风险。尤其返程路上,机舱、车厢内的低频噪音,对耳朵的隐形伤害往往被忽视。


健康小贴士


➤ 避免长时间处在噪音环境,必要时可佩戴耳塞;

➤ 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让内耳血液循环恢复正常;

➤ 耳机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

➤ 多揉搓耳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飞机返程可通过嚼口香糖缓轻咽鼓管压力;

➤ 若出现持续耳鸣、耳闷,或听声音“变模糊”,及时休息观察,症状未缓解需就医检查。


鼻子篇:干燥秋凉,警惕鼻炎“反扑”


国庆尾期正值深秋,早晚温差进一步加大,加上空气干燥,鼻腔黏膜容易变得脆弱。不少人返程后因环境变化,或外出时接触粉尘、花粉,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容易出现鼻塞、鼻痒、频繁打喷嚏等症状;干燥天气下,若饮水不足,还可能因鼻腔黏膜破裂导致鼻出血,儿童和老人尤其需要注意。




健康小贴士


减少接触过敏原,及时清洗面部和鼻腔,减少粉尘、花粉残留;

➤ 可用温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黏膜湿润;

➤ 外地返程注意温差,戴好口罩,减少冷热空气对鼻腔的刺激;

➤ 若发生鼻出血,保持身体前倾,用手指按压出血侧鼻翼5-10分钟,同时用冷毛巾冷敷鼻梁,切忌仰头;频繁出血或出血量较大时,需立即就医。


咽喉篇:聚餐收尾,别让“尽兴”伤了喉咙


假期最后几天,朋友聚餐、家庭家宴往往更热闹,火锅、烧烤、辛辣菜成为餐桌常客,加上聊天、欢笑时“狼吞虎咽”,不仅容易让鱼刺、骨头等异物卡喉,还会因辛辣刺激、烟酒摄入过多,诱发咽喉肿痛、咽炎复发。尤其本身有慢性咽炎的人,秋燥加上饮食刺激,症状很容易“卷土重来”。




健康小贴士


➤ 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少抽烟喝酒,多喝温水;

➤ 若出现持续咽痛、吞咽困难,或咽喉有异物感,及时调整饮食,必要时就医;

聚餐时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笑,若不慎卡入鱼刺、骨头,别用吞饭、喝醋的方法,先尝试大力咳嗽,无法排出时立即到医院就诊。(武汉民生耳鼻喉专科医院 门诊时间:上午8:30-夜间20:00)


打呼噜人群:别让鼾声影响安全


不少人觉得假期“补觉”就是睡得香,甚至对打呼噜不以为然。但频繁打呼噜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信号,不仅会让睡眠质量下降,导致白天犯困、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影响返程驾驶时的警觉性,增加交通风险。




尤其假期若有饮酒习惯,酒精会进一步放松上气道肌肉,加重打鼾症状,让睡眠中的呼吸暂停更频繁,第二天更容易出现疲劳、头晕,给驾车返程埋下安全隐患。


安全提醒


➤ 打呼噜的人群返程前一晚尽量不饮酒,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避免熬夜后驾车。

➤ 若驾车时感到犯困,及时到服务区休息,切勿勉强驾驶;同行者发现司机频繁打哈欠、揉眼睛,要主动提醒休息。


温馨提示


假期收尾阶段,身体容易处于“亚健康过渡状态”,耳鼻喉不适不仅会影响心情,还可能因鼻塞、咽痛、耳鸣等症状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收假后的工作和学习。如果出现持续的耳鼻喉不适,别拖延,及时前往耳鼻喉专科医院就诊,让专业医生帮助你快速恢复健康,平稳迎接假期后的生活。

来源: 武汉民生耳鼻喉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