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0岁的任爷爷(化名)终于摆脱了六年顽固性背痛,无需再靠止痛药入眠。此前,他的背痛日夜纠缠,酸胀刺痛感让睡眠成了难题,六年来四处求医,各种方法均收效甚微,长期服止痛药又担心伤身体。经家人建议,他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医非药物治疗中心就诊。
经欧严副主任诊断,任爷爷为年高肾元亏虚,督脉阳气不足,寒邪深伏致气血瘀滞,遂制定以耳穴刮痧为核心的综合调理方案。令他惊喜的是,仅治疗3次,背痛明显缓解,可停服止痛药安睡;7次后疼痛基本消失,精神焕然一新。
此案例印证了中医外治法对慢性劳损性疾病的价值,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了绿色、安全的调理方法,助力健康老龄化。
耳穴治疗有哪些作用?
耳穴胚胎理论认为,耳朵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对应着全身的脏腑器官和肢体部位。刺激耳部相应穴位可以调节对应身体部位的气血。
1.整体调节,标本兼治
背痛的原因很多,不单是局部肌肉问题,可能与内脏功能(如肝气郁结导致胁痛牵涉背部)、情绪压力、劳累过度等有关。
2.持续刺激,疗效持久
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后,可在耳朵上贴压3~5天,胶布的贴压部位有持续的压力作用在相应的穴位上,这种温和、持续的刺激能长时间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效果更稳定。
3.操作简便,安全无创
相对于针灸,耳穴贴压纯绿色、无创,恐惧感低,非常适合怕针的患者、儿童和体弱者。副作用极少,安全性高。
(▲AI图)
刮痧疗法治疗有哪些作用?
刮痧是通过特制的刮痧板在体表反复刮拭,使皮下出现“痧痕”,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1.快速疏通,即时见效
对于气滞血瘀、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的急性背痛或僵硬,刮痧能迅速疏通局部淤堵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出痧后,患者常会立即感到背部轻松、活动度增加,止痛效果立竿见影。
2.气至病所,深度松解
刮痧直接作用于疼痛的肌肉筋膜层面,能有效松解粘连的软组织、缓解肌肉痉挛,这是药物难以达到的效果。对于常见的“筋膜炎”“肌肉劳损”效果显著。
3.排毒祛邪,激发自愈
中医认为“痧”是体内病邪外排的表现。刮痧过程可以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身体的自愈能力,不仅能治疗当下的背痛,也能改善整体的亚健康状态。
(▲AI图)
将两者结合,可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耳朵来自我保健?
耳朵保健操“耳廓八法”
1.搓耳廓(搓热耳轮)
用食指和拇指夹住整个耳朵,从上到下(耳尖到耳垂)反复搓揉,直到耳朵微微发热发红。全面刺激,疏通经络,预热。
2.提耳尖(提拉耳尖)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朵的顶部(耳尖),向上轻轻提拉,感觉微微发热为宜。重复10~20次。对应盆腔、足部,有镇静、退热、明目的功效。
3.拉耳垂(下拉耳垂)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垂,向下轻轻拉扯,然后放松。重复10~20次。对应头面部(牙、眼、脸),有助于缓解牙痛、头痛,美容养颜。
(▲AI图)
4.摩耳窝(按摩耳甲艇和耳甲腔)
将食指指腹伸入耳朵前面的“小窝”里(耳甲艇和耳甲腔,对应内脏),轻轻打圈按摩。调理五脏六腑(心、肺、肝、脾、肾、胃等),助消化、安神。
5.推耳背(推耳背降压沟)
用食指指腹沿着耳朵背面、靠近头骨的凹沟(称为“降压沟”)从上往下推按。重复10~20次。搓揉“降压沟”,有助于稳定血压,缓解头晕目眩。
6.揉耳根(按揉耳朵根部)
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夹住耳朵的根部,上下反复搓揉10-20次。稳固肾气,强健根基。
7.按翳风穴(按揉耳后高骨下)
耳朵后面,耳垂后方、颅骨下方有一个凹陷处(翳风穴),用中指指腹按压,会有酸胀感。预防感冒,缓解耳鸣,提神醒脑。
8.鸣天鼓(经典的健脑操)
用掌心紧紧盖住双耳,手指放在后脑勺上。将食指压在中指上,然后弹拨而下,轻轻敲击后脑(风池穴附近),你会听到“咚咚”如击鼓的声音。重复20~30次。健脑、聪耳、缓解耳鸣头晕,提升注意力。
专家提醒
虽然耳穴和刮痧优势突出,但严重背痛(如骨折、肿瘤、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等)必须先明确诊断。中医外治法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和操作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中医非药物治疗中心 曾晨曦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曾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