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祖国华诞与中秋佳节幸福相拥,当中秋的月饼遇上国庆的盛宴,阖家欢聚的氛围更加浓烈。在这举国欢庆、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美食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大快朵颐之余,如何避免“节日病”的困扰,做到美食与健康兼得呢?这份健康饮食攻略,助您和家人度过一个平安、健康、愉悦的“双节”!



图片由AI生成


1

核心原则:平衡是关键,“三减”要记牢

节日的餐桌常常是“硬菜”云集,牢记“三减”原则,是健康过节的第一步。

1. 减油: 烹调时多采用蒸、煮、炖、拌的方式,替代煎、炸、红烧。品尝肉类时,尽量去皮去肥,少喝浓稠的菜汤,那里是油脂的“聚集地”。

2. 减盐: 腌制食品(如腊肉、咸鱼)、加工肉制品(如香肠)含盐量极高,应浅尝辄止。菜肴中可多用葱、姜、蒜、醋、香料等天然调味品,减少对盐和酱油的依赖。

3. 减糖: 月饼、甜点、含糖饮料是“糖分炸弹”。享受月饼时,最好切块分享,细品慢咽。日常饮水以白开水、淡茶为主,远离碳酸饮料和果汁。


2

餐桌智慧:巧搭配,顺序有讲究

面对满桌佳肴,吃的“顺序”和“搭配”能大大减轻身体负担。

1.膳食纤维打头阵: 开席时,先吃一些清爽的蔬菜或水果沙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避免后续摄入过多荤菜,同时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2.主食不可忘: 不要因为吃菜而完全不吃主食。适量摄入米饭、杂粮馒头或杂粮饭,能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给,维持血糖稳定。

3.荤素黄金比例: 努力让餐桌上的素菜(蔬菜、菌菇、豆制品)数量多于荤菜。建议遵循 “一口肉,三口菜” 的法则,确保营养均衡。

4.进食速度宜慢: 细嚼慢咽,给大脑足够的时间接收到“饱”的信号(通常需要20分钟),从而自然控制食量,避免过量饮食导致的肠胃不适。


3

月饼品尝:美味虽好,切莫贪多

月饼是中秋的灵魂,但其高热量、高糖分的特点也众所周知。

1.分享是美德:将一个月饼切成四块或八块,与家人朋友分享,既能品尝多种口味,又不会摄入过量。

2.时间有选择:最好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作为加餐食用,尽量避免在晚餐后将其作为餐后甜点,以免给肠胃增加夜间负担。

3.搭配解腻茶饮:品尝月饼时,配上一杯清新的绿茶、乌龙茶或山楂茶,可以有效解腻、助消化。

4.特殊人群需谨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肥胖人群应选择“无糖”或“低糖”月饼,并严格控量。


4

饮酒之道:适量为宜,切勿贪杯

佳节欢聚,酒水常伴。饮酒务必牢记“适量”二字。

1.限量是前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尽量做到不饮酒。

2.拒绝空腹饮酒:饮酒前先吃些主食或蔬菜垫底,可以减缓酒精吸收速度,保护胃黏膜。

3.多喝白开水:饮酒期间和之后,多喝白开水,促进酒精代谢,防止脱水。

4.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是不可逾越的安全底线。


5

动静结合:饮食与作息、运动相协调

健康不仅在于“吃”,也在于“动”和“息”。

1.保持作息规律:假期避免熬夜通宵,保证充足的睡眠,让消化系统和身体机能得到充分休息。

2.坚持每日活动:不要“宅”在家里。安排一些户外活动,如全家散步、郊游、爬山等,帮助消耗多余热量,保持身心愉悦。

3.巧应对积食:如果一不小心吃多了,感到腹胀不适,可以饭后散步半小时,或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喝点酸奶、山楂水来帮助消化。如果腹胀伴随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避免按摩并及时就医。

真正的佳节之乐,在于与亲人相聚的温情,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让我们用一份健康、理性的饮食态度,为这个特别的双节假期增添更多安心与快乐。


祝大家:双节快乐!阖家幸福!

来源: 泉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