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内部没有痛觉神经,即便有些不适,也常常“默默忍受”—— 多数慢性肾病患者并不会感到肾区疼痛。
不过,当身体出现以下 3 种表现时,或许是肾脏在发出 “求救信号”,尤其要留意是否与熬夜造成的肾损伤有关。
身体要注意这3种表现,
可能是肾脏在“求救”
1.身体莫名水肿
熬夜后睡不好,身体里的水分容易蓄积,早上起来可能发现眼皮、双脚或双腿浮肿,还可能伴随乏力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袁扬指出,若水肿先从眼部开始,要警惕是否存在肾性疾病,需区分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
肾炎性水肿先从眼睑等组织疏松处开始,之后逐渐蔓延至全身,属于 “下行性” 水肿;肾病性水肿则先从足部发起,再慢慢发展为全身性水肿,属于 “上行性” 水肿。
2.长期黑眼圈难消退
偶尔熬夜后出现的黑眼圈,通常休息几天就能消退;可要是长期熬夜,就可能耗伤精血、损伤肾阴,进而出现持续的黑眼圈,还可能伴随夜间盗汗、腰酸腰痛、口干耳鸣等肾虚表现。
黑眼圈分为“血管型”和“色素型”,其中色素型黑眼圈的形成常与肾虚相关,表现为眼周皮肤黯黑、伴有眼袋,还可能出现头晕目眩、健忘失眠、月经量少等症状。
3.尿量出现异常
夜间入睡后,身体血流放缓,原尿流经肾小管的速度减慢,水分重吸收会相应增加,这是身体为避免夜间频繁排尿影响睡眠的自然调节。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夜间排尿 0~1 次,尿量大约是白天的 1/3 到 1/2。当肾脏因熬夜等因素受损时,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可能出问题:一旦夜间排尿次数超过 2 次,或夜尿量超过 500 毫升,且这种情况持续多天,就得警惕夜尿增多的问题。
不过要注意,夜尿增多未必都是肾脏疾病引起的,若同时伴有尿液泡沫增多、身体水肿、血压升高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熬夜后如何补救
1.科学补觉,别贪多
熬夜后补觉以 “短时高效” 为原则,白天可午间小憩 1-2 小时(别超过 3 小时),避免全天昏睡打乱生物钟。补觉时尽量营造昏暗环境,帮助身体快速恢复精力,醒后可喝杯温水提神,减少困倦感。
2.饮食清淡,少刺激
熬夜后肠胃脆弱,宜选清淡且营养密集的食物:比如杂粮粥配水煮蛋(补碳水和优质蛋白)、蔬菜沙拉加少量坚果(补维生素和健康脂肪)。避免高糖、油炸或辛辣食物,少喝咖啡、浓茶,可换成温牛奶或淡豆浆,减轻身体代谢负担。
3.轻量活动促循环
熬夜后身体易僵硬,可做 10 分钟轻拉伸(重点活动肩颈、腰部),或到窗边散步晒 5 分钟太阳(阳光能调节情绪,缓解疲惫);睡前用 40℃左右温水泡脚 10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从紧绷状态放松下来。
来源: 新华社、人民时报、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