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是一个非常灵敏的身体指标,但人和人之间差距很大!
这种心跳次数的差距,隐藏着一个关键指标:每个人的寿命!
此外,心跳还有“恐怖周一”和凌晨现象,很多意外都易发生在这些魔鬼时间!
今天,在聊心跳与长寿的关联前,我们先来测试一下自己的心跳:
先安静地静坐1分钟,然后把右手食指、中指轻轻按在左手手腕外侧(靠近拇指那一侧),感受脉搏的跳动,数15秒,再乘以4,就是你1分钟的心跳次数。
接下来,带着自己心跳次数的结果,我们邀请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医师李松南来聊一聊,如何拥有长寿的心跳次数!
你的心跳,是“长寿型”还是“危险型”?
刚刚我们测出来的数字,其实就是我们的静息心率。也就是说我们在清醒、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安静时(比如早上刚醒没起床、坐着歇5分钟)的心率,应该在60-100次/分钟之间。
但在这个区间,其实有一个“长寿心跳”范围!
发表在Nature子刊上的一项涉及三个国家的研究揭示:静息心率越高,个体寿命越短,心率低的(<60bpm)比高的(>90bpm)长寿了9岁左右。而心率每增加10bpm,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了9%-20%。
另外一项刊登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相比于心率在60-69bpm的老年人(80-89岁),静息心率在70bpm及以上,死亡风险将显著升高16-48%!
看到这里,我们也得出了长寿心率的范围:60-70次/分钟
国际上关于一些长寿老人的观察性研究也发现,他们的心率也在这个范围内!
看到这里,对比一下你刚刚测量的心跳次数,如果你的心跳次数在长寿区间内,那么要恭喜有长寿特质的你了,但是有的人可能发现自己的心跳超过或者低于了长寿的心跳区间,比如:
心跳过快(超过150次/分钟)
心跳过慢(低于40次/分钟)
如果你的心跳处于这种情况,并且没有其他比如刚运动完等情况下,就一定要警惕,你很可能面临心跳异常带来的猝死风险!
而这些异常的心跳次数,很可能来源于你3个日常的习惯!
3个坏习惯扰乱心跳次数,让你离“长寿”越来越远!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长寿的“心跳”次数,但有3个坏习惯不改,很可能让你离长寿越来越远。
1周末熬夜
周一凌晨是猝死的“高发期”,很多人不知道,这和“周末熬夜、周一早起”有关。比如有人周末熬夜到凌晨2、3点,周一要早起上班,睡眠不足5小时——这种“睡眠紊乱”会导致身体应激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升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建议大家:如果周末不小心熬夜了,周一早上可以晚起1小时,别硬撑着早起,给身体一个缓冲。
2运动后猛喝冰饮料
2024年8月,杭州有一位34岁的程序员,打完羽毛球后觉得特别渴,拿起冰饮料就猛喝——没过几分钟,他就觉得胸口憋闷、意识模糊,晕倒在球场上。幸好球友送医及时,医生给他做了20多分钟心肺复苏才救过来,诊断是“急性心肌梗死”。
为啥冰饮料这么危险?因为运动后,你的身体处于“高热状态”,血管扩张,心脏也在快速跳动;这时候喝冰饮料,低温会刺激血管突然收缩(比如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梗。
正确的做法是:运动后先喝少量温水,等10-15分钟,身体稍微降温后,再慢慢喝凉一点的水(别喝冰的),每次喝100-200毫升,分几次喝。
3高血压、心律失常患者突然停药
很多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的患者,觉得“我最近血压不高了”“心跳正常了”,就自己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高血压患者突然停降压药,血压会反跳升高(可能比之前还高),导致血管痉挛、心梗;心律失常患者突然停抗心律失常药,会导致心跳再次紊乱,甚至诱发室颤。
记住: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都是“处方药”,能不能停药、怎么减量,一定要听医生的,不能自己做主。即使感觉好转,也要先去医院复查,让医生根据你的情况调整用药。
如果你的心跳次数长期异常,非常容易发生危险,有几个时间尤其是注意!
心跳异常的3个“恐怖”时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新闻里很多突发心脏危险,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点,堪比心跳异常的“恐怖”时刻。这其实和我们身体的“生物钟”有关——比如激素变化、血液状态、血管收缩情况,在不同时间都会有差异,这些差异就可能诱发心脏问题。
我们平时一定要关注这些时刻的心跳次数,警惕心跳异常背后的死亡危险。
1恐怖“周一现象”
《欧洲心脏杂志》曾发表过一项研究:周一凌晨发生心脏猝死的概率,比其他时间高20%以上,被称为“恐怖周一”。
为什么是周一?因为周末大家往往作息不规律(比如熬夜、暴饮暴食),周一要突然恢复紧张的工作节奏,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应激状态”:
心理上:想到周一要上班、开会、处理工作,容易焦虑、紧张,导致心率加快;
身体上:周末睡眠不足,周一早起,血压、心率会比平时更高,心脏负担加重。
所以,如果周一凌晨出现不适,绝对不能“等”。即使是半夜,只要觉得心跳不对劲(比如快、乱、慢),或者有胸闷、胸痛、头晕,一定要立刻去医院,别想着“等天亮”——心脏问题,多等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2季节交替时
每年的3-4月(春转夏)、10-11月(秋转冬),也是心律失常的高发期。为什么?因为温度变化太大,身体来不及适应。
比如秋天转冬天,气温突然下降10℃以上,我们的血管会突然收缩(就像遇到冷空气会“打哆嗦”一样),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如果本身有血管狭窄、冠心病,血管收缩会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梗。
3每天的“凌晨4-6点”
凌晨4-6点,是我们从睡眠到清醒的过渡阶段,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首先,经过一整晚的睡眠,我们没喝水、没上厕所,血液处于“浓缩状态”(比如红细胞、血小板浓度高),容易形成血栓;
其次,身体会分泌“应激激素”(比如皮质醇、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对于有冠心病、高血压的人来说,这会增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风险。
对于以下3类人群来说,尤其要警惕这些危险时刻:
1经常左肩酸、左臂麻木,尤其是“活动后加重”的人
左肩、左臂的酸痛、麻木,可能是心脏缺血的“牵涉痛”,因为心脏的神经和左肩、左臂的神经,也有“关联”。
2睡觉时打鼾憋醒,甚至“呼吸暂停”
严重的打鼾(比如鼾声忽大忽小、中间有停顿,甚至被憋醒),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病会导致夜间缺氧,刺激心脏,诱发心律失常(比如房颤)、高血压,甚至猝死。
研究发现: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房颤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3倍;而且夜间猝死的风险,比普通人高5倍。
3莫名牙痛,尤其是“左边牙痛”
如果牙痛“找不到原因”(比如没有蛀牙、牙龈不肿),尤其是“左边牙痛”,就要警惕可能是心脏在“求救”。
心脏的神经和牙齿的神经,在大脑里是“同一条通路”,当心脏缺血时,疼痛信号会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有时候会“误诊”为牙痛,医学上叫“牵涉痛”。
看到这里,你肯定很想知道,究竟如何获得健康且长寿的“心跳次数”!有一种饮品或许能帮你!
每天一杯咖啡,让你拥有长寿“心跳”次数!
看到这里,你也知道了,心跳和长寿有关系,也随时可能发生危险。但是好消息是,我们可以主动做一些事情,让心跳长期维持在“长寿心跳”区间。
1每天一杯咖啡
很多人觉得“咖啡会让心跳快,对心脏不好”,其实适量喝咖啡,对心脏是有益的,德国的医学家做过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400ml咖啡(约2杯中杯咖啡),能激活心脏里的“P27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转化为“成纤维母细胞”,修复已经纤维化的心脏肌肉,让心脏更健康。
但要注意:“适量”是关键,过量喝咖啡(比如每天超过600ml),会导致心率加快、失眠、焦虑,反而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给大家几个“喝咖啡的建议”:
控制量:每天不超过400ml,别喝太浓的咖啡;
别加太多糖和奶:很多人喝咖啡喜欢加大量糖、奶油,这样会增加热量和脂肪摄入,反而对心脏不好,建议喝黑咖啡,或者只加少量无糖牛奶;
别在睡前喝:咖啡的兴奋作用能持续6-8小时,睡前4小时内别喝咖啡,避免失眠;
有房颤、心动过速的人要谨慎:如果平时容易心跳快,或者有房颤,最好咨询医生能不能喝咖啡,避免诱发心律失常。
除了喝咖啡外,其实运动对心脏的也很大。
2简单一个动作,为心脏降速
有一个动作,对于稳定心跳很有帮助,这个动作就是抬膝!别小看这个运动,这三个版本的抬膝运动都属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不仅能锻炼到全身肌肉,还能够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抬膝运动有普通版,加强版和进阶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选择。
→简单版抬膝运动
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双脚轮流抬起,抬起的高度越高越好,双脚分别抬8次为1组,一天3组即可。
→加强版抬膝运动
双脚与肩同宽,将手伸直举高。双脚轮流抬起,双手同时向下,双脚分别抬8次为1组,一天3组即可。
→进阶版抬膝运动
先举高右手,当左膝抬高的时候,用右手向下轻碰左膝,交替进行,双脚分别抬8次为1组,一天3组即可。
注意,有心血管疾病者在运动时,一定要充分热身,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就一定要立即停止休息。
心跳是身体最诚实的“语言”,它的快慢、节律,都在暗示我们身体的状态。但很多人对自己的心跳一无所知,直到出现危险才追悔莫及。
来源: 凤凰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