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有一种“馅”的饺子不能隔夜吃,有致癌风险?!
早上着急出门,顺手把昨天剩的的饺子加热或者煎一下作为早餐吃,相信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然而,有一种蔬菜馅的饺子千万不能隔夜吃!
这种“蔬菜馅”的饺子少吃隔夜的
说起隔夜菜,大家都知道不能吃,要说到哪种馅的饺子隔夜不能吃,估计很少有人知道,毕竟之前吃的隔夜的白菜馅、豆角馅的饺子在第二天吃,好像都没出过什么问题。
但偏偏有一种蔬菜馅的饺子,哪怕只隔了一夜,就有可能产生致癌物!
为什么呢?
咱们平时吃的蔬菜,几乎都含有硝酸盐。硝酸盐能帮助蔬菜吸收养分,且本身是无害的。可是蔬菜一旦被切碎、烹饪之后,硝酸盐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快速变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大家肯定不陌生。它本身不致癌,但一旦进入人体,遇到胃里的胃酸和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类物质,就会合成一种叫 “亚硝胺” 的致癌物。亚硝胺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为2A类致癌物,也就是很可能致癌,尤其是增加食管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的风险。
而这种饺子里的蔬菜,每100克这种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大约是 150-300 毫克,而同样常见的白菜,硝酸盐含量只有 50-100 毫克,芹菜大概是 80-150 毫克。所以这种蔬菜能转化成的亚硝酸盐自然就更多。
并且,这种蔬菜还容易招细菌,因为它含糖分和水分多,切碎后容易滋生细菌。再加上肉、盐、香油等一起搅拌,会让细菌大量繁殖,加速亚硝酸盐的产生。
那么这种馅料里的蔬菜到底是什么呢?
它就是韭菜!
对于韭菜大家都不陌生,有人会说了,拌馅的时候容易滋生细菌,煮饺子的时候水开了就能把细菌都杀死了。
确实煮熟的过程能杀死大部分细菌,但饺子出锅后,只要温度降到 60℃以下,空气中的细菌、容器上的细菌就会重新附着开始繁殖。尤其是咱们家里的冰箱,看似低温,其实只是 “减缓细菌繁殖速度”,并不是“杀菌”—— 冰箱里的李斯特菌、耶尔森菌等,在低温下照样能生长,它们也能把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
小凤Emma:
有人测试过,韭菜馅饺子放冰箱冷藏 12 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会飙升到 5-8 毫克 / 100 克,你觉得5克不算多,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加工肉制品的亚硝酸盐残留量不能超过 3 毫克 / 100 克。隔夜的韭菜馅饺子很容易超过这个标准,更别说一次吃十几个饺子了!
是不是有很多人已经不敢吃韭菜馅饺子了,小凤Emma告诉你我们要做的不是 “不吃韭菜馅饺子”,而是要学会正确处理韭菜馅饺子。
3个处理韭菜馅饺子的正确方法
韭菜本身是很有营养的蔬菜,富含维生素 C、钾、膳食纤维,还有独特的硫化物,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那么究竟怎么处理韭菜馅最健康呢?
1包馅时:“晚放盐、快搅拌”,减少细菌繁殖
很多人做韭菜馅饺子,习惯先把韭菜切碎,然后就立刻加盐和肉拌馅。其实这样不对。 盐会让韭菜里的水分快速渗出来,不仅影响口感,还会让韭菜的细胞壁更容易破裂,滋生更多细菌。
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肉馅调好味,然后在准备包饺子前,再把切碎的韭菜放进去,快速搅拌均匀,并且马上开始包。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韭菜和盐、肉馅的接触时间,延缓细菌繁殖和亚硝酸盐产生。
2现包现煮现吃,别剩
做韭菜馅饺子的时候,根据家里人的食量来准备,尽量一顿吃完。
3快速冷却
如果有剩饺子,应尽快放入冰箱冷藏,不要等到完全冷却再放(因为缓慢冷却过程正好是细菌繁殖的温床);而且冷藏时间别超过 12 小时。
来源: 凤凰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