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名为“养雌粉”的产品在女性群体中悄然走红。从朋友圈到各大社交平台,不少女性分享着自制或购买的"养雌粉"食谱,声称每日冲服即可“养回好气色”、“调节内分泌”、“延缓衰老”。

打开购物平台,搜索"养雌粉",相关产品琳琅满目,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商家宣传中,这些产品被包装成能够"补充雌激素"、"调节月经"、"改善更年期症状"的万能良药。

然而,这些看似神奇的"养雌粉"真的有宣传中的功效吗?对此,康迅网特别采访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内分泌主任李梅教授,为大家揭开"养雌粉"的真相。


“养雌粉”到底是什么?

市面上的"养雌粉"主要由黑豆、亚麻籽、葛根、芝麻、南瓜籽等植物种子或根茎研磨制成,有些做成茶包形式。这些原料确实富含植物雌激素(如大豆异黄酮、葛根素)、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商家宣传的主要功效包括:

·补充黄体酮,调节女性身体内部平衡

·利用植物雌激素调节内分泌,改善月经不调

·养护子宫和卵巢,延缓卵巢衰老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专家解析:三大宣传误区

针对"养雌粉"的热门宣传点,李梅教授逐一进行了专业分析:

误区一:补充黄体酮的谎言

李梅教授指出:"黄体酮是一种人体自身分泌的孕激素,属于处方药,使用有严格的医学指征。重要的是,植物性食物中并不含有黄体酮。"

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人体并不需要额外补充黄体酮,自行补充反而会扰乱内分泌系统。那些声称能"补充黄体酮"的植物粉末,实际上是在误导消费者。

误区二:调节内分泌被过分夸大

李梅教授解释,人体内分泌系统有着精密的自我调节机制,主要通过三个层面实现:

下丘脑层面: 下丘脑根据身体需要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启动整个调节过程。

垂体层面: 垂体接收下丘脑信号后,分泌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直接调控卵巢功能。

卵巢层面: 卵巢在激素刺激下分泌雌激素,当雌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形成负反馈调节。

"这种负反馈机制确保了雌激素水平始终维持在合适范围内。"李梅教授指出,"人体会优先识别自身调节的雌激素,外来的植物雌激素要么活性太弱,要么会被识别为多余信号,反而可能打乱原有的调节平衡。"

误区三:养宫护巢缺乏科学依据

目前并没有科学研究能有力证实"养雌粉"可以直接养宫护巢。子宫和卵巢的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活方式、遗传、疾病等,仅靠食用"养雌粉"难以达到理想的养护效果。

非法添加的隐患

部分商家为追求产品效果,可能会非法添加雌激素药物。长期食用含有此类成分的产品,会大大增加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

对于激素水平正常的女性,额外摄入植物雌激素可能打乱体内激素平衡,引发:

·月经紊乱

·皮肤过敏

·腹胀、恶心、头痛

·情绪波动

更年期症状或月经问题有时可能是甲状腺、肝肾、心血管等其他疾病导致的。盲目服用"养雌粉"可能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写在最后

面对"养雌粉"热潮,我们应保持理性。不要轻信夸大宣传,将疑似症状简单归结为"雌激素不足"并自行服用保健品。

李梅教授最后提醒:"养雌粉并非商家宣传的那般神奇,它不是药品,不能替代正常的医疗手段。任何涉及激素的调理都要慎重,有问题及时就医才是科学的做法。"

毕竟,健康无小事,科学养生才是王道。与其花钱买"智商税",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定期体检上。

来源: 康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