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益阳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名肺癌合并脊柱转移患者实施脊柱转移瘤切除手术,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在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取得新突破。

一年前,年逾八旬的彭爹被确诊为肺浸润性腺癌(T4N3M1c),规律服用靶向药物治疗,肺部病灶稳定。

近期,他因双下肢麻木、乏力再次入益阳市中心医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脊柱转移瘤、双下肢不全瘫(Frankle分级 C级),肿瘤细胞转移至上胸椎,胸3-4层面脊髓受压,导致患者双下肢肌力评级仅为1-2级,乳头以下平面感觉丢失。

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外科手术切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成为患者及家属目前的最优选择。脊柱外科病区副主任胡斌对患者进行了详尽的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彭爹行手术治疗。


(磁共振显示胸3、胸4椎体骨质破坏,相应层面脊髓受压变性)

(磁共振显示胸椎椎体骨质破坏)

由于患者高龄,基础情况差,且手术部位为颈胸交界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神经导致瘫痪,甚至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术前,医院组织全院会诊,召集脊柱外科、肿瘤内科、麻醉科、影像科、康复医学科等专家讨论手术方案及术后康复问题。

专家团队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决定为彭爹行颈7-胸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3、4病灶切除+钛笼置入术。



(术后摄片显示胸椎情况)

手术当日,由脊柱外科主任郭乐斌、病区副主任胡斌及主治医师陈巩舟组成的手术团队历时4小时,成功分离病灶周围组织,切除胸椎肿瘤组织,解除脊髓压迫,并进行椎体重建和内固定。

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彭爹恢复良好,胸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未出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至3-4级,皮肤浅感觉逐步恢复,出院时可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这对于彭爹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与鼓舞。出院后,彭爹发来视频告知医生,已经能不需要助行器辅助自主行走。


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上升,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此类手术的开展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更积极有效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陈颖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益阳市中心医院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