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经常挤眉弄眼、频繁眨眼、摇头晃脑、频繁耸肩、发出怪声,这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抽动症。

看到孩子抽动的表现,很多父母都陷入这样的困境中,反复咨询西医专家,也坚持服用各种药物,可症状却总是来回波动,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彻底治愈的方法,那该怎么办呢,今天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就从中医的角度聊聊儿童抽动障碍的防治。

西药在快速控制严重症状方面功不可没,但它更像一个 “刹车” ,作用是抑制神经的异常放电。一旦减药或停药,或者遇到压力、疲劳等诱因,症状很容易再次出现。这是因为疾病的“根”——脏腑功能的失调,并没有被真正纠正。

这恰恰是中医治疗抽动症的优势和切入点。中医并不将抽动视为一个孤立的“症状”,而是孩子体内 “肝、脾、肾”三大系统失衡的外部信号。

为什么中医能解决“反复发作”的难题?

中医治疗的优势

中医治疗的核心是 “治本” 和 “调理” 。我们通过以下路径,为孩子构建一个不再容易“抽动”的稳定内环境:

1. 平熄肝风——解决“动”的源头。

2. 健脾化痰——切断“动”的燃料。

3. 滋肾填精——巩固“不动”的根本。

中医治疗强调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并非单纯止抽,而是围绕核心病机进行整体调理。

一人一方 辨证施治

我们拒绝“一方治百人”,坚持一人一方,辨证施治。同时,我们提供多种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治疗选择:

治疗方法:

1.中药内服:根据孩子的具体证型(肝风、痰火、阴虚等)开具个性化方剂,这是最主要的手段。

2.雷火灸:常用穴位如太冲(平肝熄风)、百会(安神开窍)、四神聪(安神益智)、足三里(健脾益气)等。

3.耳穴压豆:刺激耳部对应肝、脾、肾、神门等穴位,简便易行。

4.生活指导,家庭是康复的主场:提供详细的饮食忌口清单(如忌冷饮、零食、油炸食物);指导家长如何进行情绪疏导,营造低压家庭环境;制定合理的作息计划,保证充足睡眠。

中医的治疗思路

总而言之,中医的治疗思路是:

不是去强行“压制”症状,而是通过调理孩子的肝、脾、肾,让身体内部变得平衡、和谐。当土壤变得肥沃健康,杂草(症状)自然无处滋生。这就是为什么经过系统中医调理的孩子,不仅症状减轻,而且体质变好、情绪更稳、不易复发的原因。

如果您已经对反复发作的循环感到疲惫,不妨换一个思路,从“根源”上试一试。

中医在防治抽动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药治疗、外治方法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刘爽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