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叶落纷纷,头发似乎也更容易脱落,这与秋季“燥邪当令”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中医强调“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头发的健康与肝、肾、脾、肺等脏腑功能息息相关。因此,秋季养发应注重滋阴润燥、补益气血。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蒲红春副主任医师为您提供以下建议,助您从容应对秋季脱发困扰。

内调为主:饮食滋阴,调养气血

秋季燥气易伤津液,导致体内阴血亏虚,难以濡养发根,从而引发干枯、易断和脱落。饮食调理是养发之根本:

1.多吃黑色食物


(▲AI图)

中医认为黑色入肾,肾精充足则头发乌黑浓密。

推荐食物: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桑葚、何首乌。可将其打成豆浆或煮粥,每日适量食用。

2.增加优质蛋白质


(▲AI图)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补充蛋白质是生发的基础。推荐食物:鱼类、瘦肉、鸡蛋、牛奶、豆类及豆制品。

3.多食滋阴润燥之品


(▲AI图)

有效对抗秋燥,防止津液耗伤。推荐食物:银耳、百合、山药、梨、莲藕。可常饮银耳羹、百合粥,由内而外滋润身体与毛发。

4.适当补益气血


(▲AI图)

发为血之余,气血充盈,头发才能获得充分滋养。推荐食物:红枣、桂圆、枸杞、当归(煲汤时可少量添加)。

5.少吃辛辣油腻食物


(▲AI图)

辛辣之物(如辣椒、花椒、姜)易助燥伤阴,耗损阴血;甜腻、油腻食物易生湿化热,阻碍气血运行,导致头皮出油、毛囊堵塞。

外养为辅:正确洗护,勤按摩

1.降低洗头频率:秋季干燥,过度清洁会去除头皮的天然保护油脂,令头发更加干枯。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将洗头频率调整为2~3天一次。

2.选用温和洗发产品:避免碱性过强的洗发水,可选择含生姜、何首乌、皂角等中药成分的洗护品,有助于滋养发根。

3.注意水温控制:宜用温水洗发,过热的水容易刺激头皮,损伤发质。

4.坚持头皮按摩:每日早晚以指腹(非指甲)从前至后、从中向两侧按摩头皮5~10分钟,至微微发热为宜。功效: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为毛囊输送营养,是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养发方法。


(▲AI图)

穴位按摩:疏通经络,固发生发

每日坚持按摩以下穴位,刺激头发生长:

1.百会穴:可改善头皮血液循环;

2.风池穴:可疏通头部气血,清热祛风,缓解头屑头痒;

3.太溪穴:为肾经原穴,常按可滋补肾阴、填精生发,尤其适合肾虚所致的头发稀疏、早白。

艾灸调理:温通经络,助发生长

适用于体质虚寒、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脱发:

常用穴位:百会穴(提升阳气)、足三里(健脾生血)、肾俞穴(补益肾精);

注意:艾灸适合虚寒体质,头皮易出油、湿热体质者慎用。


梅花针叩刺:活血通络,唤醒毛囊

通过刺激以下穴位组合,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激活毛囊。蒲红春副主任医师提醒,梅花针叩刺必须专业人士操作。

1.百会、四神聪配风池:疏风养血,通头部经络;


2.合谷与太冲:疏调经气,理气活血;

3.三阴交配足三里:健脾益胃,助气血生化,使毛发得濡养。

起居与情志:规律作息,心态平和

1.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夜间是阴血生发、滋养肝肾的关键时段。长期熬夜最耗阴血,是脱发的重要诱因。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

2.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绪不畅、压力过大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气血运行,甚至引发“斑秃”或弥漫性脱发。可通过运动、冥想、交流等方式舒缓情绪。


(▲AI图)

3.减少烫染吹风:秋季发质较为脆弱,应尽量避免高温吹风、烫发和染发,减少化学药剂对头发的伤害。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负责人朱伟主任医师提醒,秋季养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内外兼修、综合调理。

1.内调重在饮食,多食黑色与滋阴食物,补肝肾、益精血。

2.外养包括温和洗护、头皮按摩、艾灸及梅花针叩刺。

3.生活方面应早睡早起、保持情志舒畅。

愿您通过科学的调理,在这个秋天拥有更强韧健康的秀发。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蒋笑涵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蒋笑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