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局的一则通报引发公众关注:沈阳师范大学自8月31日起,陆续有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症状,截至9月7日17时,累计报告2087人出现胃肠炎症状,虽目前发病高峰已过,且多为轻症,但这起由学校自备井蓄水池诺如病毒污染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诺如病毒究竟是什么?为何一次污染会导致上千人感染?公众又该如何科学防范?今天就为大家一一解答,让你远离诺如病毒的威胁。

认识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易爆发的“肠道杀手”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发病急等特点,尤其在学校、幼儿园、养老院、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易爆发流行。

从传播途径来看,诺如病毒可谓“无孔不入”。它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传播;同时,它还能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比如接触到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或接触到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后,未及时洗手就进食、饮水,也会引发感染。此外,患者呕吐物产生的飞沫经空气传播,也可能让周围人“中招”。

感染诺如病毒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一般来说,诺如病毒引起的症状较轻,多数患者可自行痊愈,但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可能会因呕吐、腹泻导致脱水,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就医。

公众防护指南:从日常细节入手,筑牢安全防线

面对诺如病毒的威胁,公众无需恐慌,只要做好以下防护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1.注意饮水安全:不喝生水,做好水源防护

此次沈阳师范大学事件的根源是自备井蓄水池被污染,这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饮水安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自来水还是自备井水,都要确保烧开后再饮用,避免喝生水;对于储存水的容器,要定期清洗、消毒,防止细菌、病毒滋生;如果家中使用自备井,要做好井口的防护,避免雨水、污水渗入,定期对井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安全。

2. 讲究饮食卫生:生熟分开,彻底煮熟

除了饮水,食物也是诺如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日常饮食中,要做到生熟食物分开存放、分开加工,避免交叉污染;肉类、蛋类、海鲜等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不食用生的或半生的食物;蔬菜水果在食用前要用流动的清水仔细清洗,能去皮的尽量去皮;外出就餐时,要选择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厅,避免食用路边摊等卫生无法保障的食物。

3.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掌握正确洗手方法

“洗手”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照顾患者后,都要及时洗手,并且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用流动的清水湿润双手,涂抹肥皂或洗手液,揉搓双手至少20秒,包括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缝等部位,然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用清水洗手无法有效去除诺如病毒,必须使用肥皂或洗手液。

4.避免密切接触患者:做好隔离与消毒

如果家人或身边人感染了诺如病毒,要及时做好隔离,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要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彻底消毒后再处理,处理时要佩戴手套、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使用过的餐具、衣物、床单、毛巾等物品,要单独清洗、消毒,可以用开水煮沸30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患者居住的房间要保持通风换气,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墙面、家具等进行消毒。

5.增强自身免疫力:规律作息,均衡饮食

良好的免疫力是抵御病毒的重要“武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搭配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抵抗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特殊场景应对:学校、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需格外注意

除了做好上述日常防护措施外,对于学校而言,要加强饮用水管理,定期对学校的供水系统、蓄水池、饮水机等进行清洗、消毒和检测,确保学生饮水安全;加强食堂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卫生要求,避免食物被污染;开展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送医,并做好患者的隔离、消毒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对于企业来说,要做好员工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员工出现疑似诺如病毒感染症状,要及时安排员工休息就医,避免员工带病上班;加强企业食堂、宿舍等场所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为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组织员工开展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常见误区解答:这些错误认知要避开

误区一:诺如病毒感染后会产生免疫力,以后不会再感染

诺如病毒有很多种基因型,且容易发生变异,即使感染过某一种基因型的诺如病毒,产生的免疫力也只能针对该基因型,对其他基因型的诺如病毒或变异后的诺如病毒基本没有保护作用,因此,一个人可能会多次感染诺如病毒。

误区二:诺如病毒感染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有些患者在感染诺如病毒后,会自行使用抗生素治疗,认为这样能尽快康复。但实际上,诺如病毒是病毒,而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感染无效,滥用抗生素还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加重病情。

误区三:只要没有症状,就不会传播诺如病毒

很多人认为,只有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患者才会传播诺如病毒,没有症状的人不会传播。但实际上,诺如病毒的感染者在症状出现前1~2天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并且在症状消失后2~3天内,仍可能通过粪便或呕吐物排出病毒,传播给他人。因此,即使没有出现症状,如果近期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者,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避免传播病毒。

总结

沈阳师范大学诺如病毒感染事件,为我们敲响了公共卫生安全的警钟。诺如病毒虽然传染性强、易爆发,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诺如病毒,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从日常细节入手,做好饮水安全、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等防护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远离诺如病毒的威胁。

同时,学校、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也要加强防控管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让我们共同努力,筑牢诺如病毒防控的安全防线,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来源: 康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