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人才引进,超级智能团队频繁重组,新模型转向闭源,核心成员跑路,内部管理一地鸡毛,与 Scale AI 闹翻……最近的 Meta 正逢多事之秋,本是为了迎头追赶 OpenAI、谷歌等竞争对手的人才引进策略,却将 Meta 一步步拖入窘境。
故事还要回溯到今年 6 月,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大手一挥,以近 150 亿美元的价格拿下 Scale AI 49% 的非投票股权,把数据与人才一并纳入 Meta AI 追逐赛的轨道中。与此同时,Scale AI 创始人 Alexandr Wang 空降 Meta 牵头打造「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MSL)」,与小扎从 OpenAI、DeepMind、Anthropic 等头部企业 AI 实验室招揽的研究员一道,搭建「追求超智」的核心团队。这些人员均由扎克伯格亲自出马,通过电子邮件、WhatsApp 等渠道发出诱人邀约,提供九位数美金的签约奖金,一些关键人才的总薪酬方案更是高达 1 亿美元。
短时间内,这种空前的「烧钱引才」让 Meta 攀升成为 AI 人才竞逐的激进玩家。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声势浩大的招聘行动却在近日戛然而止。**8 月中旬,Meta 宣布冻结其 AI 部门招聘,并且明确禁止现有员工在该部门内部进行跨团队调动。**对于招聘冻结将持续的时间,Meta 内部并未给出明确的给出答复。
但随后,Meta 发言人做出解释,将此举措形容为「基本的组织规划」,强调是为了在完成引才后,构建更稳固的结构并配合公司年度预算与规划。显然,这并非简单的「暂停」,而是一次战略节奏的调整。
毫无疑问,这一声明并未扭转 Meta 的「高开低走」局势,在宣布组织重构的数日间,MSL 的「揽才热潮」急转直下。**频繁的组织调整下,一些新晋员工对其「跳槽」感到后悔:**根据 Financial Express 的报道, Rishabh Agarwal 在加入 Meta 后仅 5 个月便宣布离职,至少 3 位研究员选择重返 OpenAI。此外,高薪引才计划也导致不少资深老员工感到被边缘化,相继提出离职。在 MSL 成立短短两月之际,从 PyTorch 元老到新招募的硅谷天才,已有至少 9 人被曝离职。
Meta 的发言人对此表示:「对于任何这种规模的组织来说,出现一些人员流失都是正常的」。
Alexandr Wang 领头:能力与质疑并驾齐驱
诚然,在扎克伯格重金打造的人才矩阵面前,当前的人才流失确实不值一提。
MSL 一经确立,便由年仅 28 岁的 Scale AI 创始人兼 CEO Alexandr Wang 担任负责人。
图源:TED Talks
虽然 Scale AI 在 Alexandr Wang 的带领下为众多 AI 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标注服务,实现了迅速增长,但对于这个白手起家、年少成名的亿万富翁领导 AI 团队,行业内、甚至是 Meta 内部都存在质疑声——从行事风格激进到缺乏 AI 背景,而短期来看,其加入 Meta 后确实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他在备忘录里直接喊话「不论是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还是资深 CEO Nat Friedman 都要直接向他汇报」,而如今,甚至连 LeCun 所领导 FAIR 部门的论文发表权利都要由 Alexandr Wang 执掌。
对此,有人评论称其「不该领导自己缺乏深刻理解的领域」,还有人认为「非技术出身却过度包装」引发「德不配位」的质疑。
即使外界对 Alexandr Wang 上任的举动议论纷纷,**但扎克伯格却对他寄予厚望,**并在备忘录里对其评价道,「我和 Alex 共事多年,我认为他是这一代最杰出的创始人。他深刻理解超级智能的历史重要性,并作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将 Scale AI 打造成为一家快速发展的公司,参与了几乎所有行业领先模型的开发。」
在此次 AI 部门重组中,他发挥了主导作用,**亲自推动将部门划分为 4 个专业小组。**他认为,超级智能即将到来,Meta 必须围绕 AI 研究、产品和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以更好地应对挑战。
重金打造人才矩阵:OpenAI 占四成,DeepMind 占两成
除 Alexandr Wang 外,扎克伯格的亿元级薪酬人才挖角计划还吸引了不少来自 OpenAI、微软、谷歌 等科技大厂的技术人员。据 X 博主 @Deedy 接受到的员工爆料,Meta MSL 中卧虎藏龙。**截止,7 月 19 日,MSL 全部 44 名员工,其中 40% 来自 OpenAI,20% 来自 DeepMind,15% 来自 Scale AI,**并且预测该成员的年薪在 1,000 万至 1 亿美元之间。
此外,这份名单里还显示:其中一半人员来自中国,75% 拥有博士学位,70% 为研究人员,20% 为 L8+ 级别,75% 为第一代移民。
截止 7 月 19 日 MSL 人员名单
纵观整体的组织架构,当前的 MSL 形成了以 Nat Friedman 、Daniel Gross、Joel Pobar、Yann LeCun、Joel Pobar 为首的人才梯队。
Nat Friedman
Nat Friedman 出生于 1977 年 8 月 6 日,曾任 GitHub 首席执行官和 GNOME 基金会前主席,长期活跃在硅谷创业与开源社区的核心圈层,并且在微软收购 GitHub 后,推动 GitHub Copilot 等开发者工具快速落地,使其成为大规模 AI 工具产品化的典型案例。目前是 Arc 研究所的董事会成员和 Midjourney 顾问。
2025 年 6 月,Friedman 与 Meta 达成约定,并于 2025 年 7 月初正式加入 Meta Platforms ,其在 X 发文称「我的工作是打造数十亿人喜爱的优秀 AI 产品。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但几天之后,我便充满信心,美好的未来就在眼前。」
扎克伯格在备忘录里提到 「 Friedman 将与 Alex 共同合作领导 MSL,负责监督 Meta 人工智能驱动产品和应用研究的开发」,Meta 招揽 Friedman,更多是看中他的战略思维与产业领导力。他能够为团队带来组织管理经验,帮助 Meta 将学术型突破与产业化战略衔接起来,推动公司整体 AI 战略的执行与落地。扎克伯格评价 Friedman 称,「Nat 去年一直在 Meta 顾问小组任职,因此他对我们的发展路线图和未来目标非常了解。」
图源:维基百科
Daniel Gross
Daniel Gross 于 2025 年 7 月初正式加入 Meta MSL,**担任 AI 产品部门负责人。**他曾担任 Y Combinator 的合伙人、Cue 的联合创始人,并且领导过 Apple 的人工智能工作,投资过 Figma、GitHub、Airtable、Perplexity AI 等知名 AI 公司。 2024 年 6 月,他参与共同创立了 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 并于 2025 年 7 月宣布离开加入 Meta。2023 年《时代》100 强将 Gross 评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图源:X
Yann LeCun
Yann LeCun 的影响力无需赘述,这名法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主要从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移动机器人和计算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是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的银奖教授。
图源:BusinessInsider FABRICE COFFRINI / AFP
Yann LeCun 于 2013 年加入 Meta,并在当年创立 Facebook AI Research(FAIR)研究机构,担任其首任负责人。目前在 Meta 公司担任副总裁兼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他因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光学字符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而闻名。此外,他也是 DjVu 图像压缩技术的主要开发者之一,与 Léon Bottou 和 Patrick Haffner 共同开发了 Lush 编程语言,并在 2018 年获得了图灵奖。
Joel Pobar
Joel Pobar 是一位拥有丰富资历的软件工程专家,拥有超 24 年的软件工程经验,主要专注于高性能计算、编译器优化以及大规模推理基础设施的构建等领域。
此前,他已在 Meta 任职约 11 年,参与并主导了多个核心项目,包括 HHVM、Hack、Flow、Redex、性能工具以及与机器学习相关的任务。2025 年 7 月,他加入 Meta MSL,担任 Compilers & infra 副总裁一职,负责构建和优化高性能的 AI 基础架构。
图源:wiki
Mat Velloso
Mat Velloso 是一位巴西籍技术高管,拥有丰富的国际职业经历。在微软工作十余年,曾担任多个高级职务,包括担任 CEO Satya Nadella 的技术顾问达四年,并是早期见证 ChatGPT 研发的内部成员之一。2024 年初,他加入 Google DeepMind,担任负责开发者平台和产品的副总裁,负责推动 AI 工具如 Google AI Studio、Gemini API 和 Gemma 等成果的落地,支持开发者生态。
2025 年 7 月 Mat Velloso 正式加入 Meta MSL,**担任开发者平台产品副总裁,负责开发者平台产品战略,**旨在将 Meta 的 AI 技术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开发者可用的工具与平台,强化开发者生态。
图源:SITIO
此外,在备忘录里,扎克伯格还首次曝光了 10 位从 OpenAI、Anthropic、谷歌 DeepMind 「挖角」而来的顶尖人才。
* Trapit Bansal ——思想链式强化学习的先驱,OpenAI o 系列模型的共同创建者。
* Shuchao Bi ——GPT-4o 语音模式和 o4-mini 的联合创始人。此前曾领导 OpenAI 的多模态后训练项目。
* Huiwen Chang ——GPT-4o 图像生成的共同创建者,曾在 Google Research 发明 MaskGIT 和 Muse 文本到图像架构
* Ji Lin ——帮助构建了 o3/o4-mini、GPT-4o、GPT-4.1、GPT-4.5、4o-imagegen 和 Operator 推理堆栈。
* Jack Rae ——Gemini 预训练技术负责人,负责 Gemini 2.5 推理。领导 DeepMind 的 Gopher 和 Chinchilla 的早期大语言模型(LLM)项目。
* Hongyu Ren ——4o、4o-mini、o1-mini、o3-mini、o3 和 o4-mini 的联合创始人。此前曾领导 OpenAI 的后期训练团队。
* Johan Schalkwyk ——前 Google 研究员、Sesame 早期贡献者、Maya 技术负责人。
* Pei Sun ——谷歌 Deepmind Gemini 的后期训练、编码和推理团队负责人。此前,他创建了 Waymo 的最后两代感知模型。
* Jiahui Yu ——o3、o4-mini、GPT-4.1 和 GPT-4o 的联合创始人。曾领导 OpenAI 的感知团队,并共同领导 Gemini 的多模态模型。
* Shengjia Zhao ——ChatGPT、GPT-4、所有迷你模型、4.1 和 o3 的共同创建者。此前曾领导 OpenAI 的合成数据工作。
截至 8 月中旬,Meta 已成功从 OpenAI「挖走」了超过 20 名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从谷歌招聘了至少 13 人,从 Scale AI 招聘至少 6 名研究人员,从苹果招聘了 3 人,从 xAI 招聘了 3 人,从 Anthropic 招聘了 2 人——总计新增了 50 余名员工。
触发暂停的导火索:组织重构与成本压力
**事实上,Meta 高昂的股权薪酬(SBC)策略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对此的高度警惕。**在 8 月 18 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如若这些投资无法带来实质创新,反倒可能稀释股东回购能力与资本回报。与此同时,MIT 的一项报告表明,95% 的生成式 AI 项目未能快速实现收益,这加剧了市场对 AI 投资泡沫的担忧。OpenAI CEO Sam Altman 也警示投资者对 AI 炒作「过度兴奋」。
Meta 的招聘冻结出现在这个「狂跌不信任与高成本压力并存」的背景中,也符合市场对该公司策略节奏的反向预期。
此次招聘冻结与 Meta 人工智能部门的重组紧密相连。实际上,Meta 正在对其新成立的人工智能部门进行深度重构,将其拆分为四个独立的小组,每个小组都肩负着独特且关键的使命。
**TBD 实验室由 Alexandr Wang 领导,**主要致力于超级智能的研发,众多新招聘的顶尖人才汇聚于此,他们将专注于探索如何构建能够在认知任务中超越人类智能的 AI 系统。
**AI Products & Applied Research 由 Nat Friedman 领导,**聚焦于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将先进的 AI 技术转化为实际可用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 Meta 在 AI 产品领域的竞争力。
**MSL Infra 团队由 Aparna Ramani 接管,**主要负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搭建与维护。强大的基础设施是支撑 AI 技术高效运行和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该团队将致力于构建先进的计算平台、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等,为 Meta 的 AI 研发和应用提供坚实的底层保障。
**FAIR 团队专注于时间跨度更长、更具探索性的项目。**他们将在基础研究领域深入挖掘,探索 AI 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为 Meta 的 AI 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 Meta 的老牌实验室,已存在十余年,当前由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 负责。
这四个团队均隶属于 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该实验室的设立本身就凸显了 Meta 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对 AI 领域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构建超越人类认知能力 AI 系统的坚定决心。Meta 拆解其原有团队与结构,将人才按职能分流,这显示出,原本可能处于「积极扩张」阶段的 AI 组织,如今进入需要整合、规划与效率提升阶段。Meta 试图通过此次重组,重新优化配置公司现有的大量 AI 员工,充分发挥前期斥资数十亿美元招募人才的最大效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协同的 AI 研发体系。
组织架构波动引发员工「离职潮」
**尽管宣布暂停招聘,Meta 在战略关键岗位的挖人举动却仍在继续。**据知情人士称,苹果专注于云基础设施、训练和搜索的前 AI 团队负责人 Frank Chu 将加入 MSL。在入职 Meta 公司后,Chu 将加入名为 MSL Infra 的新团队,该团队主要负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工作。
这一事件似乎与 Meta 暂停招聘的决策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知情人士表示,此次招聘属于特殊情况,是经过 Meta 首席 AI 官 Alexandr Wang 特批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Meta 在暂停大规模招聘的同时,对于关键领域的核心人才仍然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引进态度。
虽在外界眼中 Meta 当前已构建起强大的 AI 人才矩阵,但这场轰轰烈烈的人才集结背后,却也暗流涌动。据 Business Insider 相关报道,在 MSL 创立不到两个月,至少有 9 名员工相继离职。随 Wang 一同加入的前 Scale AI 高管 Ruben Mayer,仅仅两个月便宣告离职。甚至,前 OpenAI 研究员 AviVerma 完成了 Meta 的入职流程,但从未开始工作便直接「跑路」。
这厢,小扎砸钱拉来的新欢没能留住,那厢,倍感边缘化的「老伙计」也愤然离场。主要原因是跳槽到「MSL」的员工被许诺拥有更多计算资源,而这无疑导致老员工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计算资源被新部门挤压。在巨大的待遇不平衡下,老员工纷纷「退场」。例如,已经在职 9 年的资深员工 Chaya Nayak 和在职 10 年的 Loredana Crisan 近期均宣布离职。
此外,Meta 的管理策略和企业文化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关键因素:新员工对 Meta 的官僚主义和内部资源竞争感到失望,尤其是原本承诺的算力支持未能兑现;Wang 和部分来自 Scale 的同事难以适应 Meta 的工作方式,导致团队凝聚力下降。
一名已经离职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 Chi-Hao Wu 称,由于不断的重组,一些 Meta AI 员工有时会感到工作不稳定。「总的来说,不是我个人的看法,AI 团队的很多人可能觉得事情太动态了」,他说,「组织架构发生了很多变化——实际上,我的经理就换了好几次」。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今技术方面也面临着多重分歧。多位内部人士爆料,**Meta 旗下 MSL 部门的研究人员,对公司耗费巨资引入的 Scale AI 所提供的数据,普遍持有「质量欠佳」的负面评价。**Scale AI 采用的是低成本的众包运作模式,但如今 AI 模型的复杂度不断提升,Surge 与 Mercor 这种从一开始就依赖高技能领域专家的模式才是行业内更加认可的。
面对内部杂乱,核心技术又迟迟不见突破的窘境,业内多方人士纷纷猜测 Meta 的百亿投资将要「竹篮打水一场空」。据知情人士透露,面对自家模型性能不足、AI 助手用户活跃度惨淡(仅占月活用户的 10% 左右)的现实,MSL 的高层已经开始讨论在 Meta AI 中使用 Google Gemini 或向 OpenAI 的模型,作为提升产品能力的「权宜之计」。
短期来看,扎克伯格此番投入重金的人才引进与团队重组似乎不仅没有发挥作用,反而打破了原有秩序,而公司内部予以众望的新一代模型是否会因为 MSL 团队的内部问题而一拖再拖?这支精英团队能否将 Meta 托举到 AI 领头羊的位置?这些问题仍有待验证。
参考资料:
1、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eta-ceo-mark-zuckerberg-announces-superintelligence-ai-division-internal-memo-2025-6
2、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49053
3、https://www.techinasia.com/news/meta-hires-apple-ai-executive-frank-chu
4、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eta-superintelligence-team-researchers-exit-ai-push-2025-8
一键获取 2023—2024 年 AI4S 领域高质量论文及深度解读文章 ⬇️
来源: HyperAI超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