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护腰只关注“怎么动”“怎么坐”,却忽略了“怎么吃”。腰椎的健康不仅需要肌肉支撑,还依赖骨骼强度、炎症控制——缺钙会让腰椎骨骼变脆,缺蛋白质会让腰背肌肉无力,慢性炎症则会加重腰部酸痛。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二科(脊柱外科)负责人冯帅华主任介绍,日常多吃富含钙、优质蛋白和抗炎成分的食物,能从内为腰椎“减负”,让护腰更全面、更持久。

骨骼“混凝土”:高钙食物强支撑

腰椎由5节椎骨构成,钙质是椎骨核心矿物质。充足的钙摄入可维持骨骼密度和强度;钙不足会使椎骨变脆、承压能力下降,加重椎间盘负担,加速腰椎退变。

一、优质钙源推荐

**1.奶制品:**牛奶、酸奶、奶酪,钙吸收率高,便捷高效。

**2.豆制品:**卤水豆腐(北豆腐)、豆干,制作时添加的钙盐使其含钙量远超嫩豆腐,是优质植物钙来源。

**3.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羽衣甘蓝、小油菜、苋菜,不仅含钙,还富含维生素K,能引导钙精准沉积到骨骼中,避免钙流失至血管,双重守护骨骼健康。

**4.坚果与种子:**黑芝麻(含钙量突出)、杏仁,少量加入餐点既可补营养,还能辅助补镁,促进钙吸收。

**5.带骨的小鱼小虾:**沙丁鱼、凤尾鱼,可连骨食用,补钙效果好,还能减少腰部炎症风险。

二、同步补充维生素D

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 D“助攻”,缺乏维生素 D 会大幅降低钙吸收率,日常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补充。

**1.晒太阳:**每天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暴露手臂、腿部皮肤晒 15-20 分钟(避免暴晒晒伤),身体可自行合成维生素D。

**2.食物补充:**适量吃蛋黄、动物肝脏、三文鱼等深海鱼,或选强化维生素 D 的牛奶、酸奶。

肌肉“钢筋”:优质蛋白,打造天然护腰

强健的腰背核心肌群是保护腰椎的天然 “弹性腰带”,肌肉越强壮,腰椎承受的动态压力越小。蛋白质是肌肉修复、生长的唯一原料,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流失、力量减弱,使腰椎失去动态保护。充足的优质蛋白摄入,能为这条“腰带”不断补充力量。

一、优质蛋白来源:

**1.瘦肉禽肉:**鸡胸肉、火鸡肉、瘦牛肉,脂肪含量低,蛋白质纯度高。

**2.鱼类:**三文鱼、金枪鱼等,不仅是优质蛋白源,还富含抗炎的Omega-3。

**3.蛋类:**鸡蛋是“全营养模范生”,含有人体必需的所有氨基酸,生物利用率高。

**4.植物蛋白:**黑豆、鹰嘴豆、扁豆、藜麦,是素食者的好选择,能帮助控制体重、减少腰椎负担,也可与动物蛋白搭配食用,多方面,全层次,补充蛋白质。

炎症“消防员”:抗炎食物,扑灭疼痛之火

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剧烈疼痛和麻木,根源在于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引发的无菌性炎症。因此,摄入天然的抗炎食物,就如同派出一支“消防队”,能减轻神经根周围的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避免炎症反复刺激腰椎。

一、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1.深海鱼:**三文鱼、鲭鱼、沙丁鱼,每周吃 2-3 次、每次 100-150g,含 EPA 和 DHA,直接抑制炎症反应,是天然抗炎“主力军”。

**2.坚果种子:**亚麻籽(需磨粉)、奇亚籽、核桃,含ALA,可在体内转化为抗炎物质。

二、高抗氧化剂蔬果类(抑制炎症氧化)

**1.莓果类:**蓝莓、草莓、树莓,含花青素,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 C 的 20 倍,能清除炎症相关自由基。

**2.深色绿叶菜:**菠菜、羽衣甘蓝,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 及类黄酮,可协同抗炎,建议每天吃 300-500g。

**3.番茄:**煮熟的番茄、番茄汁,番茄红素加热后更易吸收,能减少神经根炎症水肿。

**4.樱桃:**尤其酸樱桃,含花青素和抗炎酶,研究显示可缓解肌肉酸痛与关节炎疼痛,适合腰痛急性期适量食用。

三、天然抗炎香料(辅助增效)

姜黄含姜黄素(公认的强力抗炎成分,抗炎效果接近部分非甾体抗炎药),但单独食用吸收率低,搭配黑胡椒(含胡椒碱)可提升吸收率 20 倍,日常可加入粥、汤或炒菜中。

护腰饮食的2个“避坑提醒”

1.少碰“伤腰”食物

高糖、高油、高盐食物(如奶茶、油炸食品、腌制菜)会加重体内炎症,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额外增加腰椎负担),日常需控制摄入。

2.饮食≠“特效药”,护腰“综合发力”

食物的作用是“辅助养护”,而非“治疗腰痛”。护腰是“饮食 + 运动 + 姿势”的系统工程:规律吃高钙、优质蛋白、抗炎食物,为腰椎打下 “健康基础”;配合“死虫核心”“臀桥进阶”等训练强化肌肉;再保持“不久坐、不弯腰搬重物”的正确姿势,才能让腰椎长期稳定、远离疼痛。

专家提醒

冯帅华主任提醒:食物作用是 “辅助养护”,而非 “治疗腰痛”。护腰需饮食、运动、姿势协同,才能更好守护腰椎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二科(脊柱外科)刘健美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