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渐消,秋意初染,惬意的假期已悄然落幕。轻抚腹间悄悄堆积的“假期痕迹”,面对开学后紧凑的日程,你是否正在心里盘算:节食?太痛苦!疯狂运动?难坚持!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甩掉假期堆积的赘肉,又能调理好状态,让自己元气满满地迎接新学期?

其实,答案就藏在“开学”这件事本身里。规律作息本身就是一剂良药。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聊聊如何借开学之“势”,调和身心,让健康与轻盈体态自然回归。

一、暑假“变沉”,不只是胖了,更是身体“失衡”了

在中医看来,暑假结束后你感到的身体沉重、疲劳乏力和小肚腩初显,远不止是“胖了”这么简单。种种信号更在提示身体内部悄悄发生了“生态失衡”。

《黄帝内经》云:“人卧则血归于肝”,很多学子暑期熬夜无度,耗伤气血,让脏腑变得疲惫,难以正常运转;而宅在空调房玩游戏、不规律的饮食、过多的冷饮奶茶和油腻外卖,更是影响了脾胃的运化能力。

脾胃,在中医里被称为“后天之本”,就像身体的“后勤总部”,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并输送到全身。但如果它被暑期的放纵“累趴了”,工作效率下降,该排泄的水湿运不出去,就会停滞在体内,形成粘稠的、代谢不掉的垃圾——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痰湿”。《丹溪心法》载:“肥人多痰湿”,痰湿最喜欢囤积在腹部,所以你会觉得小腹凸出、身体笨重、精神不振,甚至大便黏腻、容易浮肿。

因此,开学季调理的关键,不是极端节食,而是要帮脾胃“恢复动力”,同时把积存的痰湿“清理出去”,让身心重返通透轻盈之态。

二、三大中医妙招,助你开学健康“享瘦”

(一)饮食有节:健脾养胃,给脾胃“减负”,为身体“除湿”

暑假的“放纵”结束,开学后的规律三餐正是调理脾胃的黄金时机。此时饮食的重点并非粗暴节食,而是通过“择时而食、择物而食”,为超负荷运转一夏的脾胃温柔减负。

《饮膳正要》强调“饮食有节”,所以我们应将冷饮、冰品和油腻外卖暂放一边,它们只会让疲惫的脾胃“雪上加霜”。建议试着多食用温暖、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健脾、冬瓜祛湿、白萝卜理气,炖汤清炒皆佳。平时还可以用茯苓、薏米、红豆煮水代茶,既能健脾又能悄然祛湿。食量上也需要注意,每餐七分饱、细嚼慢咽,这是对脾胃最温柔的呵护,也是健康减重最踏实、可持续的第一步。

(二)作息起居:顺应节律,养足气血,为代谢“加油”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黄帝内经》言:“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当身体的气血运行与自然节奏同步时,不仅效率更高,能量消耗也更合理。

暑假经常熬夜、昼夜颠倒,让各个器官不停地“倒时差”,使人疲惫乏力。开学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生物钟”慢慢调回来。试着养成“夜卧早起”的习惯:晚上尽量10:30之前睡觉,早晨随着清晨的日出起床。别小看这个改变,它能悄悄滋养肝血、安定心神,为你白天的学习和活动积攒充足能量。

而运动方面,不必拼命地“报复性锻炼”。学着养成一些“润物细无声”的微习惯:久坐后花10分钟站起来伸展一下,放松身体、通畅气血;下午学习/工作结束后快走或慢跑20分钟,顺应秋天“收敛”的特性,既能提高代谢,又不会过度消耗阳气。让身体回到稳定、规律的节奏里,平衡自然会来。而体重,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回归理想状态。

(三)情志调节:疏肝解郁,心情舒畅,告别“压力肥”

除了饮食和作息,中医认为调节好情绪同样是健康减重不可或缺的一环。开学之初,面对环境和节奏的转变,难免会产生焦虑和压力,这在中医看来容易导致“肝气郁结”。一旦肝气不舒,身体的交通要道便会发生堵塞,妨碍脾胃的正常运化,即使吃得不多也容易腹胀、堆积赘肉,形成所谓的“压力肥”。

《庄子》云:“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因此,健康减重也需要保持心情舒畅。做几次深呼吸,让清新的空气疏通郁结的气机;适当做一些运动,让身体的活动自然地释放掉情绪的压力;多和身边的人交流,把烦恼说出来亦有利于心情舒畅。保持心情的顺畅与愉悦,让减重之路走得更轻松、更持久。

三、温馨提示:避开减重误区,才能越调越健康

健康减重时有两点需要牢记:第一,不要用极端节食或疯狂运动来追求快速掉秤,这只会让疲惫的身体愈发倦怠。第二,远离泻药和减肥药,它们消耗的是你的气血。减重的关键是感受身体的轻盈与活力,而非纠结于数字。若健康困扰已久,咨询专业中医师实为良策。

开学不仅是生活节奏的转变,更是与身心重新连接的良好契机。愿你借千年中医智慧,不仅收获体态轻盈,更唤醒内在活力。让强健的脾胃成为能量之源,让通畅的身心成为逐梦之舟。这个秋天,身心同调,轻装上阵,以最饱满的精气神,迎接学业与生活的无限可能。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王怡璇 钟欣 张丽 曾艳芬 宁伟英 孙贵香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