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自古被誉为“百味之首”。《尚书》就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记载,将盐与梅并列为调味的根本。作为调味品,盐的钠离子能激活味蕾,提升鲜味,让其他风味更立体。但是,过量食盐却会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不仅会悄悄损伤心血管,还会增加多种患病风险。

2025年7月2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南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行“减盐减油”专项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底,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40%,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到32%,人均每日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较2024年分别下降10%;居民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减缓,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

如何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培养健康饮食习惯,从餐桌的减盐开始。

再加一小勺?小心“盐值”爆表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建议,18岁以上成年人每天钠的适宜摄入量为1500毫克(相当于不到4克普通食盐),但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我国人均每日普通食盐摄入量达到了9.3克。

而湘菜以“咸香浓郁、油重色亮”的特色出名,加上湖南善于腌菜的习惯,让大家的盐量摄入不知不觉中超标。

盐超标的健康代价:

2025年6月,一项研究发现:减少食物中的盐分有助于保护肝脏。经常在食物中盐摄入超标的人,患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研究强调,减少盐的摄入对预防肝病非常重要,建议尽量减少加盐以保护肝脏健康。

除此之外,盐超标还会带来这些危害:

1.危害血管健康。钠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2.造成肾脏负担。多余的钠离子最后都要从肾脏排出,长期高盐饮食会让肾脏超负荷运转,加速肾功能衰退。

3.带来胃癌风险。高盐会损伤胃黏膜保护层,促进致癌物亚硝胺形成,使胃癌风险增加。·

4.导致钙质流失。钠排泄时会带走宝贵的钙,长期高盐饮食是骨质疏松的潜在帮凶。

科学控量,掌握“盐贵精不贵多”的精髓

炒菜时,要量化用盐,可以在厨房备一把限盐勺(2克/勺),一顿饭一勺,一天2~3勺,记得酱油、蚝油等含盐调味品需计入总量。

警惕加工食品隐藏盐。一包方便面(面饼+调料)≈5-8克盐,100克挂面≈3克盐,两片培根≈1.5克盐,一勺豆瓣酱≈1.5克盐,一碟榨菜≈4克盐。买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标签,营养标签中的钠就代表盐,1克钠相当于2.54克盐。尽可能选择选购钠含量较低的,或者具有“低盐”“少盐”或“无盐”标识的食品。

外出用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尽量选择低盐菜品。另外,外卖很容易造成盐超标,少吃外卖,优先选择食堂、家庭的清蒸、炖煮类餐食。

低钠盐是一种减少钠含量的食盐替代品,可以在保证口感的同时减少钠的摄入。但肾功能不全和高钾血症的患者应慎用低钠盐。

巧用智慧,掌握“减盐不减味”的小技巧

有人会说,减盐是健康了,但是东西吃起来没味。别担心,减盐并非剥夺美味,而是重新唤醒被过度咸味掩盖的自然本味。限盐要循序渐进,可以逐渐减少盐的用量,让味蕾慢慢适应。同时,掌握一些小技巧,增加食物的美味度。

1.巧用天然调味:用葱姜蒜、辣椒、花椒、八角、柠檬汁、醋、番茄、菌菇、洋葱等天然食材提鲜增香,减少对盐的依赖。

2.聪明使用酱油:炒菜起锅时再加酱油,咸味更明显;用酱油蘸食而非直接倒入菜中。

减盐是送给身体最经济的健康投资。每一次少放半勺盐,每一餐减少加工食品,都是对健康的温柔呵护。减盐行动,现在开始,永不嫌晚。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人民医院 吴靖

指导专家:湖南省人民医院主任临床营养师 蔡华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人民医院 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