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吃得很少,胃口也不怎么好,可体重却蹭蹭的往上长”,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体重管理门诊,38岁的林女士(化名)正向孙贵香教授诉苦。

听完林女士的描述,孙贵香教授让她伸出舌头——舌体胖大有齿痕、苔滑腻,接着问:“平时是不是总感觉犯困不想动?是不是肚子容易胀?大便是不是不成形还粘厕所?”林女士连忙点头说:“对、对、对!”

孙贵香教授微笑着解释说:“你这个吃得少、长得快、懒得动的毛病啊,是典型的‘痰湿内停’引起的,属于亚健康状态——中医认为源于‘脾胃运化失司’:虽然吃进去的食物不多,但因为脾的运化能力不足,食物没被好好‘消化利用’,变成了痰湿积在体内,所以体能不好、精力差还‘长肉’”。


一、识体质:体胖乏力,赘肉浮肿是预警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虚胖,不妨对照看看这些表现:

1.腹部和大腿的赘肉松垮下垂;

2.容易累不想动,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

3.四肢浮肿,晨起眼睑肿胀;

4.面部油光,头发容易油;

5.手脚容易发潮,发凉;

6.容易腹胀,经常大便不成形,大便粘厕所;

如果以上这些情况你中了两条以上,那很可能你正被“虚胖型”亚健康状态所困扰。

二、探根源:痰湿内停,脾虚失运是本因

在中医看来,“虚胖”的关键在于脾胃的“运化”出了问题。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在胃的协同下,将我们摄入的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物质、生化气血并输布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濡养全身。当脾气虚弱时,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气血津液无法完全布散,积于中焦。一方面,脾气不足,无法充分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足够的气血,导致机体失于滋养,功能活动受到影响,人会感到体虚乏力、精力不济;另一方面,脾气虚弱则无力运化水湿,水湿不能正常代谢。多余的水湿停留在体内,形成“痰湿”,湿阻中焦、脾阳受困,则容易出现腹胀、泄泻。

这种状态下,虽然吃得不多,但由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加上痰湿影响脏腑功能,食物无法被充分代谢利用,转化为脂肪堆积,最终导致“又虚又胖”。

三、调饮食:健脾祛湿,吃出轻盈有妙招

想要改善虚胖,食疗是关键的一步,“健脾祛湿”是日常饮食的重要原则。

在食材选择上,有很多健脾祛湿的“小能手”。比如山药,它可是健脾益胃的佳品,可蒸食或炖汤。赤小豆也是不错的选择,它能利水消肿,和薏米一起煮成赤小豆薏米粥,是经典的祛湿食疗方。此外,冬瓜、玉米须等食材也有很好的利水祛湿作用。

(一)两款家常药膳放心吃

1.赤小豆茯苓粥

原料组成:赤小豆30g(提前浸泡2小时)、茯苓10g、糙米50g、陈皮3g(泡软切丝)。

制法做法:

(1)赤小豆、糙米洗净,与茯苓、陈皮一同放入砂锅,加约800毫升清水;

(2)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40分钟,至赤小豆软烂、粥体黏稠即可,可少量加冰糖调味(不宜过甜);

适用人群:适合大多数虚胖人群,尤其是伴有身体沉重、轻微水肿、大便黏滞者,日常作为早餐或晚餐均可,四季适宜。

2.冬瓜炒白扁豆

原料组成:冬瓜200g(去瓤,切薄片)、白扁豆50g(提前煮熟)、生姜2片、葱花少许。

制法做法:

1.锅中放少许植物油,爆香生姜片,放入冬瓜片翻炒至半透明;

2.加入煮熟的白扁豆,用少许清水焖3-5分钟,加盐、葱花调味即可;

适用人群:适合虚胖伴下肢轻微水肿、大便不成形者,夏季食用尤佳,脾胃虚寒、小便频多者可适量减少冬瓜用量。

(二)三类食物要少吃

1.生冷寒凉的食物,像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这些食物易损伤脾阳,加重湿气;

2.油腻、甜腻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蛋糕等,它们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影响运化功能。

3.重盐重辣的食物,都有可能刺激脾胃,影响其正常运化功能。

四、促代谢:运动导引,激活脾胃有良方

除了食疗,中医的传统功法对于改善虚胖也很有帮助。这类运动能活动气血,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痰湿排出:

(一)五禽戏——熊戏

这个动作模仿熊的沉稳运动姿态,能运动腰腹,促进脾胃运化,帮助身体慢慢排出多余湿气,每天练习8-12分钟为宜。

动作要领:

1.预备:脚宽于肩,膝微弯,手下垂,全身放松;

2.熊运:手放腹部对肚脐,随呼吸顺逆各揉腹3圈,动作缓慢柔和;

3.熊晃:身体向左倾斜,重心移到左脚,右手向左前方轻轻摆动,像熊摆臂一样;换右倾,左手右摆,各5次;

4.收势:回预备姿,深呼吸2次,放松身体。

(二)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

这个动作能舒展脾胃相关经络,增强脾胃运化,促进代谢,每天做10分钟即可。

动作要领:

1.站桩: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托球状捧于腹前。

2.左举:左手翻掌缓缓上托,指尖向右;右手下按,指尖向前。

3.拉伸:感受左肋右腹对拉感,深呼吸3次。

4.还原:双手缓缓落回腹前。

5.换边:右手上举,左手下按,重复拉伸。

其实,“饭量不大,肉却长得快”的烦恼,根源在于脾虚失运、痰湿内停。

改善这样的体质,不要为了减重盲目节食,也不要强迫自己做高强度运动——盲目节食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而过量运动会增加身体消耗,往往会导致“减肥尚未成功、身体却更虚弱”的结果。

真正重要的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去呵护脾胃——远离寒凉、油腻食物,用一碗温热的健脾粥滋养脾胃;远离晚上去挥汗的运动误区,阳光下做一套舒缓的身体导引、疏通气血,让身体的“运化系统”良好运转起来。当脾胃的功能慢慢恢复,痰湿得以化解,气血畅通无阻,那松松软软的虚胖自然会悄悄退去,身体也会回归轻盈舒畅的状态。

中医养生讲究“辨体施养、顺势而为”,读懂身体信号,用对养生方法,您的健康与畅快便会不请自来。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马琪瑞 吕茜 金关兵 田梦影 邵将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马琪瑞 吕茜 金关兵 田梦影 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