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养生的彭阿姨(化名)最近常常刷到“拍八虚”的短视频,在跟着做的时候常常有些困惑——拍胳膊窝、膝盖后窝真的能疏肝祛湿吗?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肝病科曾松林主任医师介绍,这套源自《黄帝内经》的“拍八虚”养生法,早在两千年前就揭示了人体健康的关键密码。
八虚的中医奥秘:源自《黄帝内经》的千年养生密码
《灵枢·邪客》记载:“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这里的“八虚”并非身体虚弱,而是人体肌肉与关节交汇处形成的八个凹陷处:两腋、两肘、两髀(大腿根)、两腘(膝盖后窝)。这些部位如同河道的急弯,气血运行易受阻,邪气(如寒湿、气滞)最易在此淤积,导致身体酸痛、疲劳等不适。
八虚的精准定位与功效:每个凹陷都是健康开关
八虚与五脏紧密相连,精准拍打能直达病灶:
1.腋窝:疏肝解郁的“心灵按钮”
腋窝处的极泉穴是心经与肝经的交汇点。常拍此处可缓解胸闷、焦虑,促进腋下淋巴结排毒,尤其对乳腺增生、情绪抑郁人群效果显著。女性拍打时配合手臂上举,能更充分刺激穴位,如同给紧绷的胸腔打开一扇透气窗。
2.肘窝:“心肺健康的通风口”
肘窝分布着肺经的尺泽穴(清宣肺气)和心包经的曲泽穴(泄热宁心)。拍打至微微发热,可改善咳嗽、心悸,缓解皮肤过敏,尤其适合反复感冒、胸闷气短的人群。
3.大腿根(腹股沟):祛湿健脾的“枢纽”
脾经与胃经在此交汇,拍打可刺激气冲穴(调理月经不调)和冲门穴(改善妇科炎症),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腹胀、消化不良,对久坐导致的气血不畅有奇效。拍打时以触及深层淋巴结、带动肌肉震动为宜。
4.腘窝(膝盖后窝):补肾强腰的“通道”
膀胱经的委中穴被誉为“腰背疼痛第一穴”。久坐腰痛、肾气不足者拍打此处,可疏通经络,缓解坐骨神经痛,预防足跟痛和肾脏疾病。微微弯腰屈膝的姿势能更好地暴露穴位,增强效果。
科学拍打的黄金法则:掌握细节才能事半功倍
1.工具与姿势
推荐使用空心掌(掌心凹陷如握鸡蛋)或艾草锤,从轻到重拍打,每次3-5分钟,以局部发热为度,不追求出痧。若使用经络拍,力度以带动深层肌肉震动为宜。
2.顺序与时间
遵循“先上焦后下焦”原则:
①先拍腋窝、肘窝通心肺(建议上午11-13点心经当令时);
②再拍腹股沟、腘窝疏肝肾(下午1-3点肝经当令时更佳)。
每日1-2次,避开睡前,以免影响睡眠。
3.辨证施拍
肺心有邪:重点拍肘窝,缓解胸闷咳喘;
肝气郁结:多拍腋窝,改善情绪抑郁;
脾胃湿重:侧重腹股沟,促进消化代谢;
肾虚腰痛:加强腘窝拍打,疏通经络。
禁忌与注意事项:安全是养生的前提
1.不宜拍打人群
皮肤破损、骨折未愈、孕妇(尤其腰骶部附近)、急性病发作期(如高热、剧烈疼痛)、严重糖尿病或出血倾向疾病患者。
2.拍打后护理
拍后记得避风保暖,3小时内不洗澡,避免寒湿入侵;饮用温水促进代谢,若出痧需待痧消退后再拍;心脏病患者避免用力拍打肘窝、腋窝。
专家提醒
脾胃肝病科曾松林主任医师提醒:拍打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淋巴代谢,对亚健康状态有显著改善作用。初学者可从36次/部位开始,逐渐增加至72或81次(传统养生建议),让气血在规律拍打下自然畅通。只要用对方法,每个人都能激活自身的“自愈力”,让健康成为生活的常态。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脾胃肝病科 熊春红 胡锦洋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熊春红 胡锦洋